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炎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人体负重部位,膝关节、髋关节、脊柱等。
病因与分类
原发性骨关节炎:
病因不明 ,见于50岁以上的肥胖型患者,常为多关节发病,与年龄相关,无遗传缺陷,没有全身代谢及内分泌异常,但有软骨代谢异常,营养及生物化学的改变。其发病缓慢,预后较好。
继发性骨关节炎与下列有关
1. 损伤:关节内骨折、半月扳损伤、髌骨脱位等原因造成关节软骨损伤;表浅的损伤不一定完全修复,但也不一定发展为骨关节炎。如关节软骨深面损伤,则影响软骨下骨及血运,其反应是:血肿、肉芽组织及新骨形成和纤维化。
2 .过度负重:肥胖、先天或后天关节畸形(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关节力线失常、关节负重面或应力改变导致关节面过度负重。
3 感染或炎症引起关节软骨破坏,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临床表现:
关节疼痛及压痛:为常见首发症状,以钝痛为主。缓慢进展,随病情加重疼痛呈持续性。活动多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好转。有的患者在静止或晨起时感到疼痛,稍微活动后减轻,称为“休息痛”。
关节僵硬:晨僵 活动后缓解,气压低或湿度大时加重,常几至十几分钟 <30 min。
关节肿胀
关节积液:可出现浮髌试验阳性。
骨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活动时关节无力、活动障碍。行走时软腿或关节绞锁 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动。
4.查体:股头肌四萎缩,膝关节间隙压痛,麦氏征(+)。关节活动受限,严重病例可出现膝内翻或外翻畸形。
5..X线早期改变不明显。X线检查: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变形,骨赘形成(最敏感最特异的改变),软骨下囊性病变,骨变形或关节半脱位。
6.化验检查 血、尿常规一般在正常范围,关节滑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偶尔见红细胞。
7.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透明质酸钠:为关节腔滑液的主要成分,在关节起到润滑作用,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关节腔内注入后可明显改善滑液组织的炎症反应,增强关节液的粘稠性和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缓解疼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2)氨基葡萄糖:为构成关节软骨基质最重要的单糖,正常人可通过葡萄糖的氨基化来合成,但在骨关节炎者的软骨细胞内合成受阻或不足,导致软骨基质软化并失去弹性,胶原纤维结构破坏,软骨表面腔隙增多使骨骼磨损及破坏。
(3)非甾体镇痛抗炎药:缓解疼痛。
2.手术治疗:关节镜清理术、单踝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置换目的:解除疼痛,缓解关节功能,纠正关节畸形,恢复关节稳定性。
膝关节置换术适应症:
*膝关节骨关节炎或引起的膝部疼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者(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6个月以上)。
*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功能障碍 。
*因关节疼痛不能工作。
*因关节疼痛不能入睡 。
*因关节疼痛步行不能达到3个街区以上。
3。健康教育:消除或避免不利因素,减轻体重, 减少膝关节负重,避免机械性损伤(有害动作),物理治疗:冷敷法,热疗法,运动治疗:通过运动增加关节的活动性及肌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