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
2014-10-31 09:06 / 专病专栏 / 人浏览
一、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依据其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不明,以动脉压升高为主,最终可出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发生功能衰竭的心血管疾病,占高血压的95%以上,又称为高血压病。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明确、由原  发病引起的血压升高。高血压为该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约占高血压的5%。 
二、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 
  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成阐明,已证实其发病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来对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1、遗传因素 
  高血压病有明显的家族性倾向,双亲血压均正常的子女,患病概率为3%;双亲血压升高的子女,患病概率为45%。目前,基因学研究已证实,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的存在是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因。 
2、环境因素 
(1)体重因素:人的体重与基础血压呈正相关,超重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单纯控制体重即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同时超重者交感神经活力亦明显升高。 
(2)膳食因素:高钠饮食、低钙低镁饮食与高血压相关。另外,食物中饱和脂肪酸过高、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比值降低,均可引起血压升高。 
(3)吸烟:烟草中的烟碱、镉可导致血压升高。 
(4)饮酒:我国有关高血压的流行因素研究证实,长期大量饮酒为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 
(5)社会、精神、心理因素:包括职业特点、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通过饮食、精神、心理等因素产生对血压的影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环境刺激等也可影响血压水平。 
三、高血压的的临床表现 
1、早期临床表现 
  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头痛剧烈,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失眠: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2、随着病程延续,血压持续性升高,最终可出现一系列重要脏器的损害: 
(1)脑部表现:高血压脑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 
(2)心脏表现:左心室肥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等。 
(3)肾脏表现:蛋白尿、肾功能不全、最终出现尿毒症。 
四、高血压的诊断
  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0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五、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药物降压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中度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同时采用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六、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  
1、合理膳食 
(1)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2)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 
(3)适量摄入蛋白质。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4)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多吃含钙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 
(5)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量控制在6g以下。这里指的食盐量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 
(6)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
  (7)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2、适量运动 
  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还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减轻关节僵硬的发生。同时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最好是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
  进行运动的注意事项: 
①勿过量或太强太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 ②注意周围环境气候:夏天:避免中午艳阳高照的时间;冬天:要注意保暖。③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选棉质衣料,运动鞋等是必要的。 ④选择安全场所:如公园、学校,勿在巷道、马路边。 ⑤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小时。⑥发病或不舒服时应停止运动。 ⑦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不宜做运动。⑧运动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运动程序的步骤。⑨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即停止。 
3、戒烟限酒 
  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mmhg。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 
  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动脉壁内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存在争议。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4、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均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寻找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压,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5、自我管理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延缓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3)定时服用降压药,自行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以及目前病情给予调整,防止血压反弹。
(4)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5)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6)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7)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的患者应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8)不需要严格禁止性生活: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宜进行性生活①服药后不宜立即进行房事②酒后应禁止性生活③若有头晕,胸闷等不适应停止性生活,并及时就医。
 6、按时就医
   血压升高或过低,血压波动大;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等即到医院就医。如病情危重,请求120急救中心。
   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血管内科前身为内科心血管专业组。上世纪80年代独立建科以来,该科已发展成为山东省东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中心。该科为青岛市冠心病治疗特色专科,医院重点科室,硕士研究生授权点,拥有雄厚的人才和技术力量,在山东省尤其是半岛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卫生部首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和青岛市高血压病重点实验室。病房环境幽雅,医疗设备先进,拥有美国GE公司生产的心血管造影专用X线机,美国GE多导心电生理记录仪以及先进的心脏超声诊断仪等高新进口设备,重症监护室备有床头监护系统与主机连接,可对病人的血压、呼吸、心电、血氧饱和度以及动静脉压力等进行连续动态监测,无缝隙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处理。该科每年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逾3000人次,重大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等的抢救处于同级医院先进行列。
       科室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逐步分为介入治疗和非介入治疗两大专业方向。其中介入治疗专业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专业、心律失常和电生理专业、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专业等;非介入治疗专业包括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目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代表着心血管内科的发展水平。该科室近年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科主任蔡尚郎教授是介入治疗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起搏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等。目前心内科多项介入治疗技术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每年完成各种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手术1500余例。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领域,每年为160余位患者成功植入不同类型的心脏起搏器,手术达到99%,其中生理性起搏技术临床应用达到75%,处国内先进行列;率先在省内开展严重心衰和房颤的多部位起搏治疗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埋藏式转复除颤器(ICD),使许多救治无望的重症心衰病人再获新生。近年来每年完成快速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250余例, 手术达到98%;每年开展1000余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在98%以上。近年来开展先天性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导管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技术经验成熟,人才力量雄厚,近年来涌现一批年轻的医疗骨干,分别担任山东省心血管疾病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山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会,山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分会委员、青岛市心血管疾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职务,心血管内科的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该科室重视医疗、教学、科研的全面发展,除临床医疗工作之外,还担负着青岛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的理论和与实习教学任务。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科研成果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专业著作4部,参编专著5部。获国家专利2项。
       目前心内科除常规开展常见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等的诊断和治疗外,在介入治疗方面主要特色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心绞疼、急性心肌梗塞等)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的心脏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起搏治疗(心脏同步化治疗CRT或者CRTD)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埋藏式心脏除颤器(ICD),近年来开展了对于存在心脏性猝死高危风险的人群(心肌梗死后心衰、扩张性心肌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后心脏扩大EF值低下等)的猝死一级预防,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