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癌症,恐怕大多数人都要为之色变,认为这就是命运的终审判决书。而胃癌,在所有癌症中不仅多发,而且死亡率居高不下。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估计有90万胃癌新患者,同时有70万人死于胃癌。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1.5~2.5倍。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岁~80岁。而按地理分布,有三分之二的胃癌分布在日本、中国、韩国、中南美洲、东欧和中东的部分地区。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胃癌年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世界健康管理联盟最新统计显示:我国胃病患者高达50万人,其中70%是中老年患者。据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统计,北京市的胃癌发病率为18.995/10万人,而且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
我们注意到发达国家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几十年有着显著下降,尤其是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近年来亦有明显下降趋势,这得益于采用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定点筛查,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由此可见,胃癌的早期诊断对于病人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日本的胃癌发病率也很高,但是早期发现率达到60%至70%,大大降低了胃癌病人的死亡率,而在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仅有10%。
那么胃癌究竟有没有一些早期症状值得我们去警惕呢?胃癌是否可以预防呢?是否可以早期发现呢?
胃癌的发病与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家族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喜欢吃熏烤、高盐、辛辣、腌制的食物,嗜食火锅、麻辣烫等,以及嗜好饮酒等,都可能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甚至还可能增加癌变几率。
此外,不良饮食习惯也是增加罹患胃癌的诱因,比如:为了赶时间,吃饭狼吞虎咽;吃得过饱,经常加重胃肠负担;生活无规律,吃饭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甚至经常连早餐都不吃,有时还暴饮暴食,这些都给胃炎、胃溃疡等种种胃病,甚至胃癌发病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也大大增加了患胃癌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可增加2至3倍。在发展中国家约有63%的病例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预防胃癌,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进食过快过烫;少吃或不吃腌菜,少吃或不吃烟熏油煎食物,像熏肉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油炸、烘烤、烧焦食物和重复使用高温食油中也含有此类致癌物质,不吃霉变食物,不吸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饮食方式上倡导分餐制,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
胃癌的发病较为隐匿,近半数早期胃癌病人没有临床症状 ,仅部分有轻度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疼痛、恶心、嗳气等 。因此,应在40~50岁左右的年龄开始,坚持定期检查身体,一般一年一次,除了常规体检外,最好再做有关防癌的专项检查,如:乳腺癌、胃癌、肠癌等肿瘤标记物的筛查,检查时应当到专科医院或正规的体检中心。如果家族里多有消化道肿瘤患者时,要重点定期 做内窥镜检查。比如说一年、两年一次,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去做,这样可以发现早期的病变,做到早诊早治。
如果一旦确诊患上了胃癌,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有哪些治疗手段呢?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也是唯一能达到治愈的手段。如果无法通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那么包括化疗、放疗等手段的综合治疗也可以达到缓解症状、解除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