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贵教授谈痛风与饮食之一
2014-08-18 15:13 / 健康资讯 / 人浏览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在有着几千年丰富饮食文化的中国,“吃”已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饥饿和生存的问题,而且是生活享受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饮食趋于无度,导致营养过剩,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长期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和高嘌呤的食物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这些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成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富贵病”、“现代流行病”,都是“吃出来的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与这些“现代流行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有着共同的发病土壤,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痛风与饮食休戚相关。
      早在公元5世纪,人们就已把痛风与肥胖、贪吃和酒精摄入过量联系起来,饮食无度是引起痛风急性发作的最常见诱因。因此,合理的饮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从而降低痛风的发病率。反之,饮食不当可以增加痛风的发病率。然而,许多痛风患者,甚至病史多年的“老”患者对于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仍存在许多困惑和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导致痛风反复发作。在本篇中,编者将就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日常饮食作详细介绍。

       一、痛风与饮食的关系
       痛风是人体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嘌呤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它在体内扮演重要的生物学角色,参与体内蛋白质及DNA合成,在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前面的“认知篇”里做过详细的介绍。
       大家知道,人体内的嘌呤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从食物中摄取,占体内嘌呤总量的20%左右。嘌呤在很多食物中含量较高,人们通过食物来获取营养,并在摄取营养的同时摄入一定量的嘌呤;另一种来源是体内的自身合成,占体内嘌呤总量的80%左右,是核酸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体内嘌呤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痛风病情发展的程度。从食物中摄入的嘌呤与机体代谢过程产生的嘌呤,在最终分解成尿酸的过程上差异很大。虽然从食物中摄取的嘌呤仅占人体嘌呤总量的20%,却很少能被人体所利用,其中绝大部分生成为尿酸。这也就是从食物中过多摄取嘌呤与痛风发病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许多患者需要通过“忌口”的方式来自我控制病情的原因之所在。当人们不加选择的从食物中获取更多的营养的同时,势必会摄入更多的嘌呤。据资料显示,饮食控制可使正常人血尿酸水平降低35.7μmol/L左右,而对于痛风患者却能降低59.5μmol/L左右。
       编者认为,暴饮暴食,尤其是大量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是痛风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所以说合理的饮食是健康人预防痛风和痛风患者配合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
       编者发现,诱发痛风的食物种类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沿海地区的痛风发病率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主要原因是在饮食中大量进食海鲜中的贝壳、鱼、蟹、虾以及过度饮酒(尤其是啤酒)引起的。据台湾的统计资料显示,啤酒对于痛风发病的诱因占60%,其次为海产品占18%,内脏食物占14%,而豆类则少见。某些内陆地区如四川、西藏、青海等的痛风发病率高,则多与喜食肉类、动物内脏和火锅有关。
高嘌呤饮食不仅与食物中嘌呤的含量有关,而且还和进食食物的总量有关。例如豆制品、菌类食物,虽然每100克中所含嘌呤远低于肉类及海鲜类,但进食过多同样会诱发痛风。

       李长贵教授简介: 
    1963年3月生,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代谢病科主任,青岛市常见病重点实验室—痛风病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 
    199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内分泌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内分泌专业副主任医师,2003年破格晋升为内分泌专业主任医师,2004年作为借聘专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作半年,2007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佐治亚州大学医学院学习1年。近年来主要从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在痛风病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973计划前期专项研究1项(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首位)。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首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首位)、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首位)、山东省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首位)、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三位)。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SCI收录杂志论著15篇,中华系列杂志论著30余篇。
    青大附院代谢性疾病科及痛风专病门诊信息:
    为适应疾病病谱的变化,提高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的诊疗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朋友服务,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代谢病科。代谢病科由痛风病专病门诊、代谢病门诊及代谢病病房三部分组成,主要诊治糖尿病、痛风、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代谢综合征及骨质疏松等代谢性疾病。痛风病专病门诊于2009年开诊,为山东省痛风病临床医学中心和泰山学者岗位,为目前国内唯一的痛风专病诊疗中心,代谢病门诊于2014年3月开诊,代谢病病房将于今日投入使用,目前开放床位20张。
    代谢病科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科室成员多次在国内外一流医院进修学习。代谢病科广大医护员工将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理念,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痛风专病门诊地址:青岛市江苏路16号(院本部)行政楼A座1楼(职工食堂旁)    电话:82912017 
    痛风专病门诊专家坐诊时间:
    周一上午:闫胜利       周二、周三上午:李长贵     周四上午:王颜刚      周五上午:贾兆通
    下午及周六上午请到代谢性疾病门诊就诊:
    代谢性疾病科地址:青岛市江苏路16号(院本部)门诊楼2楼        电话:82911205
    病房:第三住院部(原七病房)2楼                   护士站电话:8291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