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2014-08-14 09:54 / 健康资讯 / 人浏览
         目前感染性疾病科已接诊多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患者。现处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高发季节,现将此病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其它传染病”。多发于春、夏季。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传播途径尚不确定。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潜伏期多为1周~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可伴有心、肝、肾、肺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可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合并脏器损害的患者,心、肝、肾功能检测可异常。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阳性。患者因发热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甚至伴有心、肝、肾、神经等系统的异常。
        
因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近期到该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时需及时至医院就诊。
        目前已经立秋,当前正是蜱虫活跃季节,外出旅游、登山等都可能增加与蜱虫接触的机会。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果必须进入有蜱地区应做好相关预防工作,要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离开时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发现蜱虫立即清除,勿将蜱虫带回家中。
       如发现被蜱虫叮咬,切勿自行取虫。自行取虫容易损害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受叮咬的患者应及时就诊由专业医师取出,蜱虫取出后,要严密地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再次就诊。

       青大附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信息
       地址:江苏路十六号院本部医院东门与警卫室相连2层小楼         电话:82911204
       医师出诊时间:边城主任医师      周二、周四全天          黄德瑜主治医师   周一、周三、周五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