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九月06日

9月1日至3日,2017年度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同时发布了2016年度最新电子病历高级别医院名单。我院获得“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六级医院”称号,系全省首家获评该称号的三甲医院,副院长蒋光峰带队参加会议并代表医院接受授牌。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工作起步于2011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实施。评价采用资料上报审核、系统截图复核、专家现场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医院启动六级医院评审工作以来,医务部和信息管理部等多个部门认真对照标准中的各个功能点,逐条梳理医疗业务流程,深入开发并提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不断对系统运行中的各项指标功能进行改进完善。经过系统调研、差距分析、系统升级等方式,不断重建优化现有功能,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并于2017年5月顺利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现场测评。

此次称号的获得,标志着我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进一步整合信息系统,不断完善数据的完整性,努力为医院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更优质的数据应用服务。(医务部   信息管理部)

信息管理部主任徐浩在大会上作了“闭环、智能化信息系统,提升医疗质量-电子病历6级创建实践”的主题发言。

2017年九月06日

 

8月初的一天下午,张丽华和家人到五四广场附近游玩。20:30左右,正在海边观赏风景的她忽然看到一家人慌张的抱着两岁左右的小孩往马路边跑,几乎是条件反射,她立即奔了过去。

看到孩子晕倒在地,牙关紧闭,神志不清,浑身发抖,张丽华连忙上去询问孩子是否发烧。从孩子母亲口中得知下午孩子身上有点烫,孩子的父亲在打电话叫救护车的过程中,张丽华冷静的向120急救中心说明情况的同时让孩子的父亲把衣服脱掉铺在地上,立即把孩子头偏向一侧,将衣服衣角塞入孩子的口中,防止咬伤舌头,并用手清理孩子的口腔。在情急之下家属直接坐出租车她不放心,她又帮着将孩子送到401医院急诊室,详细向医生交待病情,直到患儿情况稳定,她才默默离开。

患儿家属为感谢张丽华护士,找到我院崂山院区,并每层楼都去询问有无一个叫张丽华的护士,当患者家属见到她后激动的握住了她的手,并送上了珍贵的锦旗。

工作七年多来,张丽华在护士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为患者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于户外抢救,十分谦逊,她表示,作为一名护士,在生活中遇到的任何紧急情况需要我们医护人员时,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这是作为一名白衣天使神圣而光荣的职责。(综合内科  魏凌   徐凯)

2017年八月28日

 

8月27日,2017中国医院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医疗管理领域的专家、院长参会。会上,首先举行了2017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颁奖活动,我院理事长王新生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的项目《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喜获一等奖。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刘谦为我院颁奖。

在26日召开的中国医院协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王新生理事长继续当选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是协会根据国家科技部有关规定设立的全国医院行业科学技术奖项,是我国医疗管理领域的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今年的评选工作始于3月份。我院联合中国医院协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以我院为牵头单位完成的员工绩效管理研究课题为基础积极申报。经初审,包括我院在内的6个申报项目被推荐为一等奖候选项目。8月12日,中国医院协会组织一等奖候选项目现场答辩,我院以详实的材料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专家一致认可,以第一名成绩获评一等奖!

一等奖共有3项,另两个获奖单位是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获奖项目来自不同研究领域,我院是绩效管理领域唯一获得一等奖的,这表明我院绩效管理走在了全国前列。

会议期间,我院还将应邀在“精准医疗与互联网健康”分论坛,作《智能医院管理实践和探索》演讲。(医院办公室  公吉朋)

 

2017年八月28日

近日,一条40公分的"巨型蟒蛇"被我院数十位专家合力从一高危产妇的体内揪出,不仅挽救了患者的性命,也保住了一个四口之家的幸福。

 

深藏巨蟒!原是罕见血管源性平滑肌瘤

王女士(化名)今年42岁,8月中旬在老家某医院顺利产下二胎。又喜得千金,本是全家的喜事。可就在产后一天,上厕所时,王女士突然晕倒在地,心脏骤停!医护人员赶紧给她做心脏复苏、气管插管,心脏虽恢复跳动,但仍不见患者苏醒,于是紧急派救护车一路转至我院。 

患者送达后,刚外地开会赶回的心外科杨苏民主任、心外科监护室王士忠主任等人,顾不上休息,就在患者床边给予心脏超声、腹部超声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并由专人陪同前去进行胸腹部CT和深静脉造影检查。

检查影像显示,一条形似蟒蛇、长约40公分的大瘤子,从王女士子宫发端,一直沿着左侧卵巢静脉、左肾静脉、下腔静脉肆无忌惮地向上蜿蜒,直至几乎充满整个右心房,已经死死堵住了三尖瓣,使血液无法回流!而患者左室收缩率也极低,仅为38%!

检查结果,和专家们的预先判断基本一致——血管源性平滑肌瘤病!这种瘤子是皮下或真皮深部的良性肿瘤,位于血管周围或穿插分布于血管之间,多发于成年女性,常伴有疼痛。尽管之前已顺利为此类患者实施了手术,但王女士病情的复杂、危重程度,都远远超过之前的患者。

 

集结号吹响!10学科专家强强联手

“此类患者死亡率高,需多学科联合救治,并且时间紧迫,特发此群,请各位主任支持!!!”

面对如此凶险的病情,经验颇丰的杨苏民立即燃起了斗志。这不是一个学科的战斗——人命关天,为保万无一失,他们,需要更多的专业支持。在联系总值班紧急安排多学科会诊后,杨苏民又立即在医院科主任微信群中发出了以上消息。

王新生理事长首先回应:“大家积极支持杨主任!” 这短短33字的微信,如同一声集结号,开启了一场责任的接力:

——杨主任,收到!

——明天准时到!

——明达芬奇手术下台后,我马上过去!

——需要耳鼻喉科的,我们随时待命!

整整一晚,一个话题,群里的讨论未曾间断,直至凌晨......

8月20日,周日,早7:00,很多人尚在美梦中徜徉。此时的会诊中心内,紧急会诊已经开始。

心血管外科、妇科、肝胆胰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心脏超声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10个学科的专家,围坐一起,从专业角度出发,充分讨论、分析患者病情,治疗方案逐步清晰起来——

心外科负责总体沟通,多学科联手实施微创手术,体外循环辅助,术后转住心外科监护室。

 

青医精神!医护齐心斩除病魔

下午2:30,手术开始。

与以往不同,这场手术的专家阵容格外强大:心外科杨苏民主任医师、肝胆胰外科邱法波主任医师、妇科王言奎主任医师、泌尿外科牛海涛主任医师......相关科室专家全都集中精神,赵林护士长等手术室成员严阵以待。大家心中怀着同一个信念: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拿出最好水平!

手术比预想的要顺利:妇科专家干净切除患者子宫和左侧卵巢;肝胆外科专家游离下腔静脉,找到瘤子;在体外循环保驾下,心外科专家将瘤子完整抽出!

在瘤子取出的一瞬间,手术室里爆发出了少有的热烈掌声。几位专家默契的眼神中,传递着喜悦和欣慰:预计8小时完成的手术,仅用时3个多小时就顺利完成,患者的创伤也因微创而大大减半。

在记者前去探望时,王女士已经拔管,可以正常交流了。主刀医生杨苏民主任站立一边,仍难掩激动,给记者展示了他和邱法波教授术后所写的一副对联:

上联:蟒蛇无情,钻血管占心脏要夺母命

下联:医护齐心,斩病魔除游龙转危为安

横批:青医精神!

 

 

 

 

2017年八月22日

 

在由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健康报》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工程师分会等共同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好医工”中国优秀临床工程师评选活动中,我院医学设备部医学工程科的工程师们取得优异成绩!

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份138家医院的333位医工报名,16家医院报名团队组评选。经过组委会严格初评筛选,105位工程师及11支团队进入面试环节。评选总决赛于2017年8月19日至20日隆重举行。决赛环节分为选手自我介绍、维修案例分析、专家提问和知识问答等环节,由专家委员会综合评议,最终评选出“中国好医工”中国优秀临床工程师科研/管理十佳;中国优秀临床工程师全国十佳;中国优秀临床工程技术能手50强。

我院共有四位工程师进入总决赛个人组评选环节,最终,樊宽章同志获得第八届“中国好医工”中国优秀临床工程师全国十佳工程师称号,刘士龙同志获得第八届“中国好医工”中国优秀临床工程技术能手称号。

 

2017年十月21日

田凯华,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留美访问学者。现任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黄岛院区副主任,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山东省胸外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腔镜外科分会胸腔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肺癌联盟委员,山东预防医学会肿瘤风险评估与控制分会常委,青岛抗癌协会胸部肿瘤委员会委员。

对单孔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

去年AME胸腔镜手术视频大赛中,田凯华拿到了“最佳展示奖”。电话里头的他,和笔者说起自己拿奖时,难掩惊喜和激动的心情。在那场高手云集的比赛中,田凯华坦言自己非常有收获,“当看到其他选手的手术流程和技艺时,感觉自己和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个比赛也是一个让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非常有意义。”同时他也提到,希望今后的比赛,能扩大参赛作品的征集范围,更全面地反映出国内胸外科的水平。

在所有的参赛视频中,田凯华是单孔组里唯一一位展示了肺动脉形成术的华人医生。在血管吻合上,单孔技术由于角度受限,在操作上比多孔技术更复杂、更有难度。基于安全考虑,田凯华认为,使用单孔技术开展手术,应在术前设计上更有针对性,事先确定好手术步骤的先后顺序,使用更方便灵活的器械,这些注意事项在他看来,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从一开始觉得单孔技术不可思议,到对它有所研究的转变,田凯华对单孔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2013年,田凯华前往美国杜克医疗中心学习。杜克医疗中心的胸外科微创手术水平在全美排名领先,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开展了简单的单孔胸腔镜手术。而当时国内同类型手术依然以三孔居多。田凯华深感国内的医疗水平和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回国之后,田凯华就开展了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后来,在观看了两场单孔胸腔镜手术直播后,他的思维和观念上有了突破性的提升,这也是对他走上“单孔之路”影响最大的两场直播。

那是2014年秋季,在上海中山医院举办的一场手术视频直播,那次直播会给田凯华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他第一次看到单孔肺叶切除术的操作演示时,惊喜地发现单孔胸腔镜下可以做肺叶切除术!2014年底,田凯华观看了西班牙医生冈萨雷斯现场演示的单孔手术操作,当时就被对方流畅、完美的手术技艺所折服。经过两场近距离的实况观察后,2015年年初,田凯华所在的科室正式开展了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刚开始尝试单孔肺叶切除术时,田凯华坦言,“感觉还是挺别扭的,但克服了困难后,就很容易上手了。”在这过程中,处理血管和支气管是他碰到的最大的困难。由于单孔仅仅有一个方向可以操作,而术中必须从各个角度游离大体周围组织,充分分离重要的血管,所以单孔胸腔镜操作起来相对困难。同时在切除肺叶时还需要根据人体解剖结构的差异性,把握好分离上腔组织的角度和力度,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误伤血管。在他看来,处理血管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是比较困难的一步。

田凯华已经在单孔胸腔镜手术操作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他认为,越是简单的手术,使用单孔胸腔镜的优势就会越明显。在他看来,单孔胸腔镜和多孔胸腔镜相比,各有其优劣势。单孔胸腔镜可以使患者的手术创伤小、疼痛减轻、下床早且住院时间短。但单孔胸腔镜对于术者的技术要求更高一些,如果碰上胸腔粘连的病例,单孔胸腔镜就没有常规胸腔镜处理起来方便。

目前国内在推广单孔技术上,田凯华认为最大的阻力在于观念,“很多人认为单孔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不安全,但实际上用单孔技术做到一定例数后,你会发觉它跟多孔是一样容易掌握和上手的。”在贯彻安全操作的基础上,使用单孔技术时要使手术更可能地完美,病人的痛苦更少,田凯华认为,首先还是要在观念上有所突破,再对个人手术技法的提高上做出更高的要求。

工匠精神,医者仁心

十几年的从医路,最让田凯华感到激动的,还是能够成功完成有难度的手术。对于他来说,每一个手术就像一个艺术品,“把它精雕细琢,病人满意的同时,自己也感到很舒畅。”

不久前,他刚刚接手了一个病例,患者因为交通事故,胸腔被钢筋贯穿,情况十分危急,田凯华及时对他进行救治,使患者得以存活,而且术后恢复得非常好。到现在,田凯华已经救治了3例同类型病例,在他看来,救人于危难之中,使患者得到康复,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早在2012年,田凯华前往美国麻省总院进修学习,当时让他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他们对患者从术前症状到术后疼痛给予关怀的理念。在美国,患者的住院时间短,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康复都交由下级医院负责,而且大多数患者术后4天内就可以拔管出院。“现在国家也在推行分级诊疗,医疗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合理的分配,这对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共赢的,应该在国内大力发展。”

心存患者、有足够的耐心,是田凯华得到患者信任的法宝。“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是自己出了差错,就要及时和患者做好解释,得到对方的谅解。在遇到无理取闹的患者时,也不能一味忍让或回避,要有理有据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提供有效治疗的基础上,从道德和心理层面感化他。”在平时工作中,田凯华一向很注意细节,“不要在文书和医嘱上出现低级错误。”这也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对自己技术的要求永远多一份执着和完美,田凯华向笔者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刚开始做手术时,无论什么类型的手术,都需要经历由简到繁的过程。“刚开始不要总想着做复杂的手术,应该选一些简单的、早期的病例,这样总体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安全性高。”从简单的手术上手,田凯华认为,这种方法还可以激励自己的信心。根据他的经验,可以从肺大泡切除术、肺叶部分切除术这种简单的手术上手,逐渐提高手术的技法和水平,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一般做了30-40例单孔手术后,会跨越一个学习曲线,总体操作会变得流畅起来。”

不断积累,不断提高

田凯华也给年轻医生提了自己的建议:多看多想,对于提升手术技术很有帮助。“看10个手术视频就相当于做一个手术,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解剖结构、手术思路、器械操作以及手术配合等。”和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腔镜手术中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现在的医生有更好的条件可以通过手术录像进行观察、研磨和学习。”正如他对年轻医生的建议,“要一步一个脚印,从简单的操作中一点点地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在提高手术技艺上,田凯华一直不断努力。他和笔者分享了自己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希望通过国内大型的学术会议,和学界同行进行交流,尝试开展一些单孔肺段切除手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国内已经开展得小有声色,但和单孔胸腔镜结合起来又有一定的难度,要把它做好,就要有投入、有计划地开展。”(转自外媒  采写编辑许梦杨)

c3
c3
c3
c3
dsjy 4ae6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五大院区

市南院区: 市南区江苏路16号
西海岸院区: 黄岛区五台山路1677号
平度院区: 平度市上海路369号
崂山院区: 崂山区海尔路59号
市北院区: 市北区嘉兴路7号

联系方式

邮编: 266000 
咨询电话: 96166
• 医院廉洁从业专项行动及九项准则工作日投诉举报电话(非咨询电话):82911957

wx

欢迎关注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