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凯华:“单孔之路”上的外科工匠
2017-10-21 08:33 / 深度报道 / 人浏览

田凯华,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留美访问学者。现任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黄岛院区副主任,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山东省胸外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腔镜外科分会胸腔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肺癌联盟委员,山东预防医学会肿瘤风险评估与控制分会常委,青岛抗癌协会胸部肿瘤委员会委员。

对单孔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

去年AME胸腔镜手术视频大赛中,田凯华拿到了“最佳展示奖”。电话里头的他,和笔者说起自己拿奖时,难掩惊喜和激动的心情。在那场高手云集的比赛中,田凯华坦言自己非常有收获,“当看到其他选手的手术流程和技艺时,感觉自己和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个比赛也是一个让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非常有意义。”同时他也提到,希望今后的比赛,能扩大参赛作品的征集范围,更全面地反映出国内胸外科的水平。

在所有的参赛视频中,田凯华是单孔组里唯一一位展示了肺动脉形成术的华人医生。在血管吻合上,单孔技术由于角度受限,在操作上比多孔技术更复杂、更有难度。基于安全考虑,田凯华认为,使用单孔技术开展手术,应在术前设计上更有针对性,事先确定好手术步骤的先后顺序,使用更方便灵活的器械,这些注意事项在他看来,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从一开始觉得单孔技术不可思议,到对它有所研究的转变,田凯华对单孔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2013年,田凯华前往美国杜克医疗中心学习。杜克医疗中心的胸外科微创手术水平在全美排名领先,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开展了简单的单孔胸腔镜手术。而当时国内同类型手术依然以三孔居多。田凯华深感国内的医疗水平和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回国之后,田凯华就开展了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后来,在观看了两场单孔胸腔镜手术直播后,他的思维和观念上有了突破性的提升,这也是对他走上“单孔之路”影响最大的两场直播。

那是2014年秋季,在上海中山医院举办的一场手术视频直播,那次直播会给田凯华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他第一次看到单孔肺叶切除术的操作演示时,惊喜地发现单孔胸腔镜下可以做肺叶切除术!2014年底,田凯华观看了西班牙医生冈萨雷斯现场演示的单孔手术操作,当时就被对方流畅、完美的手术技艺所折服。经过两场近距离的实况观察后,2015年年初,田凯华所在的科室正式开展了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刚开始尝试单孔肺叶切除术时,田凯华坦言,“感觉还是挺别扭的,但克服了困难后,就很容易上手了。”在这过程中,处理血管和支气管是他碰到的最大的困难。由于单孔仅仅有一个方向可以操作,而术中必须从各个角度游离大体周围组织,充分分离重要的血管,所以单孔胸腔镜操作起来相对困难。同时在切除肺叶时还需要根据人体解剖结构的差异性,把握好分离上腔组织的角度和力度,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导致误伤血管。在他看来,处理血管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是比较困难的一步。

田凯华已经在单孔胸腔镜手术操作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他认为,越是简单的手术,使用单孔胸腔镜的优势就会越明显。在他看来,单孔胸腔镜和多孔胸腔镜相比,各有其优劣势。单孔胸腔镜可以使患者的手术创伤小、疼痛减轻、下床早且住院时间短。但单孔胸腔镜对于术者的技术要求更高一些,如果碰上胸腔粘连的病例,单孔胸腔镜就没有常规胸腔镜处理起来方便。

目前国内在推广单孔技术上,田凯华认为最大的阻力在于观念,“很多人认为单孔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不安全,但实际上用单孔技术做到一定例数后,你会发觉它跟多孔是一样容易掌握和上手的。”在贯彻安全操作的基础上,使用单孔技术时要使手术更可能地完美,病人的痛苦更少,田凯华认为,首先还是要在观念上有所突破,再对个人手术技法的提高上做出更高的要求。

工匠精神,医者仁心

十几年的从医路,最让田凯华感到激动的,还是能够成功完成有难度的手术。对于他来说,每一个手术就像一个艺术品,“把它精雕细琢,病人满意的同时,自己也感到很舒畅。”

不久前,他刚刚接手了一个病例,患者因为交通事故,胸腔被钢筋贯穿,情况十分危急,田凯华及时对他进行救治,使患者得以存活,而且术后恢复得非常好。到现在,田凯华已经救治了3例同类型病例,在他看来,救人于危难之中,使患者得到康复,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早在2012年,田凯华前往美国麻省总院进修学习,当时让他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他们对患者从术前症状到术后疼痛给予关怀的理念。在美国,患者的住院时间短,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康复都交由下级医院负责,而且大多数患者术后4天内就可以拔管出院。“现在国家也在推行分级诊疗,医疗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合理的分配,这对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共赢的,应该在国内大力发展。”

心存患者、有足够的耐心,是田凯华得到患者信任的法宝。“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是自己出了差错,就要及时和患者做好解释,得到对方的谅解。在遇到无理取闹的患者时,也不能一味忍让或回避,要有理有据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提供有效治疗的基础上,从道德和心理层面感化他。”在平时工作中,田凯华一向很注意细节,“不要在文书和医嘱上出现低级错误。”这也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对自己技术的要求永远多一份执着和完美,田凯华向笔者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刚开始做手术时,无论什么类型的手术,都需要经历由简到繁的过程。“刚开始不要总想着做复杂的手术,应该选一些简单的、早期的病例,这样总体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安全性高。”从简单的手术上手,田凯华认为,这种方法还可以激励自己的信心。根据他的经验,可以从肺大泡切除术、肺叶部分切除术这种简单的手术上手,逐渐提高手术的技法和水平,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一般做了30-40例单孔手术后,会跨越一个学习曲线,总体操作会变得流畅起来。”

不断积累,不断提高

田凯华也给年轻医生提了自己的建议:多看多想,对于提升手术技术很有帮助。“看10个手术视频就相当于做一个手术,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解剖结构、手术思路、器械操作以及手术配合等。”和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腔镜手术中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现在的医生有更好的条件可以通过手术录像进行观察、研磨和学习。”正如他对年轻医生的建议,“要一步一个脚印,从简单的操作中一点点地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在提高手术技艺上,田凯华一直不断努力。他和笔者分享了自己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希望通过国内大型的学术会议,和学界同行进行交流,尝试开展一些单孔肺段切除手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国内已经开展得小有声色,但和单孔胸腔镜结合起来又有一定的难度,要把它做好,就要有投入、有计划地开展。”(转自外媒  采写编辑许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