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全身各个器官均可受累,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中医认为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脉引起的,在现代医学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风湿免疫性疾病多为终身性疾病,无法根治,可通过治疗控制疾病进展,稳定病情。
一、风湿的发病机制
具体发病机制不详,目前研究发现免疫、遗传、感染、内分泌、环境物理、药物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风湿性疾病发生。
二、风湿常见临床表现
1、皮肤黏膜表现:面部红斑、双手遇冷变色、眶周水肿性红斑、颈前V型征、披肩征、结节红斑、皮下结节、皮肤肿胀、皮肤硬紧、皮肤粗糙、双下肢紫癜样皮疹、皮肤破溃、皮肤干燥、瘙痒、黄染、皮肤瘀斑、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等
2、关节炎表现:关节肿痛,主要可表现为小关节对称性肿痛,腰骶部疼痛,踇跖关节红肿热痛,等等
3、五官表现:明显脱发、口干、牙齿变黑、斑片状脱落、鼻梁塌陷、耳廓红肿、眼红、眼干、视力下降、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巩膜黄染,耳鸣、听力下降、腮腺反复肿大,等等
4、肺脏表现:胸痛、胸闷、憋气、咳嗽、咯血,影象学可有胸腔积液、肺泡出血、肺部炎症、肺间质纤维化、空洞形成,等等
5、循环系统表现:心悸、心慌、胸痛,双侧血压不一致,血管杂音,心超可有收缩舒张功能减退、肺动脉高压,心电图可表现为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肌酶谱可有心肌酶升高,血管超声可有血管狭窄、闭塞,等等
6、胃肠道表现:食道溃疡、胃溃疡、肠道溃疡、吞咽困难、胃食管反流、腹水、腹痛、腹泻、便秘、便血、恶心、呕吐,等等
7、泌尿系统表现:尿蛋白、尿潜血、膀胱炎、尿潴留、输尿管扩张、肾结石、肾功能不全,等等
8、肌肉、神经系统表现:肌肉疼痛、肌肉萎缩、肌肉无力、手足麻木、头痛、癫痫发作、横断性脊髓炎、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等
9、生殖系统表现:外阴溃疡、阴囊溃疡、不孕、反复自发流产,等等
三、风湿的分类
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1)类风湿关节炎
(2)系统性红斑狼疮
(3)干燥综合征
(4)系统性硬化
(5)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6)血管炎,如大动脉炎、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白塞氏病、魏格纳肉芽肿、变异性皮肤血管炎,等等
(7)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2、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炎性肠病关节炎
3、骨关节炎
4、感染性关节炎,如结核感染
5、代谢和内分泌病所致风湿病,痛风、大骨节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等
6、免疫缺陷病,如低丙球蛋白血症、lgA缺乏症、补体缺乏症等
7、其他,如成人Still病、SAPHO综合征、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复发性多软骨炎、嗜酸性筋膜炎、纤维肌痛、产后风湿症,等等
四、风湿的相关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尿酸。
2、免疫学异常:ANA、EAN、补体、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ANCA、抗磷脂抗体、HLA-B27、甲功五项,等等。
3、影像学检查:平片、CT、MRI、PET-CT、血管造影、骨扫描、彩超等。
4、活组织病理检查。
五、治疗风湿的方法
1、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免疫球蛋白、活性维生素D、钙剂,等等。
2、局部治疗,如关节腔穿刺+药物灌注治疗等。
3、外科手术治疗。
4、其他,如血浆置换,干细胞移植,等等。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于1999年8月开设门诊,2003年3月组建病房,为青岛地区最早、山东省较早成立的风湿免疫病专业科室。
学科队伍及医疗规模逐渐扩大,学科地位不断提高。现有医师12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学历结构为博士4名,硕士8名。均为国内知名院校正规风湿免疫病专业毕业。病房床位40张,目前年门诊量50000余人次,年出院1000余人次。目前本科室为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单位、山东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青岛市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单位,山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通过15年的历练,医疗业务水平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断、治疗。包括①各种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各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炎症肠病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关节炎;②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病(硬皮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等;③系统性血管炎(大动脉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白塞病)④其它如风湿性多肌痛、复发性多软骨炎、SAPHO综合征、成人Still病等少见疾病。对一些危重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狼疮脑病(中枢神经性狼疮)、狼疮肾炎、狼疮性血小板减少、急性狼疮肺炎/狼疮性肺泡出血、皮肌炎导致的肺间质病变取得了一些经验。近年来将生物制剂、干细胞应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开展了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较好社会效益。是青岛市研究治疗自身免疫肝病唯一的专业科室单位。疼痛和发热是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常见症状,近15年来风湿免疫科在原因不明发热、疼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积累一定的经验。科室配备有成套监护仪、治疗仪、理疗仪、关节B超,医院专门设立临床免疫检验中心,是山东省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免疫学检查最为全面的科室。
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不断展开。近年来,风湿免疫科开展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的科学研究。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协作单位、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断、综合治疗的研究》参与单位、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干燥综合征诊断治疗》协作组分中心,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一项、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二项、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山东省卫生厅一项、山东省教育厅一项、及青岛市科技局两项。自建科以来,全科发表论文200余篇,期中SCI收录30余篇。编译著10余部。
风湿免疫科自2001年开始招带风湿免疫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承担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教学培养,目前已招带硕士研究生20余名。2012年招带博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承担七年制本科教学。2010年开始承担南亚留学生教学、实习工作。自2005年开始承担三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本学科注重专业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山东省风湿病年会、全国风湿病年会、华夏风湿病大会、亚太风湿病大会、美国风湿病年会、欧洲风湿病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积极派出科室人员参加国内外风湿免疫病专业的短期培训班;每年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授课、指导。科室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及美国UCLA有良好协作关系。
青医附院本部(青岛市江苏路16号)门诊:0532-82911205
青医附院黄岛院区(西海岸医疗中心)门诊:0532-82919155 病房:0532-82919638

王吉波,内科学(风湿免疫专业)博士,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1988年8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同年留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工作,1990年9月-1996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996年回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组建风湿免疫科并任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1998年9月到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开展青岛地区风湿免疫病工作至今,任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专业于风湿免疫病的诊断治疗。另外,对长期发热、疼痛的诊断鉴别有一定能力。从事本专业20余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主编专业著作10余部,目前承担山东省卫生厅课题一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青岛科技局项目一项,青岛大学项目一项;参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一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一项。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山东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

孙明姝,1970年9月出生。内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
1994年本科毕业于青岛医学院,2008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事风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风湿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多种关节炎的鉴别诊断以及生物制剂、关节腔给药等关节炎综合治疗;狼疮的生育管理;对风湿病相关肾脏受累及内分泌受累、风湿病影像改变有较深入研究;有扎实的内科基本功,能处理复杂、疑难风湿性疾病;关注患者教育和患者的整体预后、治疗理念先进。于2011年6月至9月赴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风湿科学习。有较好专业英语和英语口语水平,能胜任英语国家外籍人士的风湿病诊治。目前发表包括SCI收录论文、中华论文等专业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3部,承担及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科研方向:EB病毒感染与SLE相关机制研究、炎症相关血管钙化机制研究。

刘斌,男,1972年3 月出生,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风湿科副主任,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年学术骨干,青岛市风湿病学会委员,青岛市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学会委员,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Clinical rheumatology杂志审稿人。2013年至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Medical center of UC Davis)访问学者。
1994年本科毕业,自1998年开始从事风湿免疫学临床科研工作从事风湿病学临床基础研究16年,临床诊治主要从事普通及疑难重症风湿免疫病处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肌炎/皮肌炎、血管炎、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均有研究,侧重风湿免疫病相关重要脏器损伤诊治,尤其专于原发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病、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诊治。参加美国风湿病学会、历年全国、北京市风湿病学术年会,发表论文30篇,SCI收录18篇,其中3篇发表于Nature Genetics, Ann Rheum Disease及Hepatology专业顶级杂志收录,译著1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研究”分中心负责人,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省厅、市级课题各一项,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并参与全国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多中心临床基础研究。

董静,山东大学博士,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2007取得山东大学风湿病学博士学历、学位。2006-2007年获香港大学“郑裕彤奖学金”资助赴香港大学及香港玛丽医院风湿科研修风湿病,2014年2-8月赴美国进修风湿科临床,为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大学医院访问学者。对于风湿性疾病及自身免疫病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尤其对青少年狼疮、狼疮妊娠期的诊治、成人免疫缺陷病等方面有丰富经验;有5年急诊内科工作经验,内科基础牢固,知识全面,对风湿科的疑难危重症及并发症有丰富经验。英语流利,获得2011年青大医学院教师英语授课比赛第一名,担任青岛大学外籍留学生的课堂和临床教学工作,可胜任外籍人士(英语)本专业疾病的诊治。截至2012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全文收录论著2篇,核心期刊论著9篇,其中“中华”系列5篇;主办省级“成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续教育学习班,为目前此领域我省唯一的继教项目;承担山东省教育厅及青岛市科技局课题各1项,主要研究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担任中华风湿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风湿病学会委员,青岛市风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坐诊时间:
青医附院本部(青岛市江苏路16号):每周一全天
青医附院黄岛院区(西海岸医疗中心):每周三全天

潘琳,1977年12月出生。内科学硕士,主治医师。2001年本科毕业于青岛医学院,2006年硕士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从事风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风湿免疫病的诊治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发表专业论文6余篇,参编专著1部,参与省级科研课题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