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医 • 技术|青大附院完成山东省首例VitaFlow®瓣膜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
2019-10-23 17:30 / 科室动态 / 人浏览

10月18日,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廉哲勋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周达新、张蕾教授通力合作,顺利完成山东省首两例VitaFlow®瓣膜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

图片

两位患者均为80岁左右的男性,诊断为主动脉瓣严重钙化伴重度狭窄。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廉哲勋组织医院TAVI团队会诊,对两位患者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决定为患者行微创TAVI手术。术前,周达新和廉哲勋针对两位患者的情况再次作了细致的分析及讨论,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决定为患者使用VitaFlow®瓣膜系统开展TAVI,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手术顺利、成功完成,VitaFlow®瓣膜成功植入后,两例患者超声评估显示术后取得优质疗效,无瓣周漏、传导阻滞、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手术中,由我国自主研发的VitaFlow®瓣膜系统作为全球首创电动输送系统大大地提高了手术操作中瓣膜释放的稳定性与精准性,术中无需快速起搏下进行了瓣膜释放,降低了循环崩溃的风险。创新性的双层裙边设计有效降低了瓣周漏;大网孔设计也降低了术中冠脉阻塞的风险,同时也为以后冠脉介入治疗预留了空间。

TAVI技术是将一个带有瓣膜的支架经导管输送系统准确地放置于主动脉根部,替换自身病变的主动脉瓣。该技术规避了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心脏停跳、使用体外循环等对预后不利的多种风险。因此,即使是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或合并其它疾病而外科手术禁忌的老年患者,也可以进行TAVI手术。

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包括先天性、风湿性及钙化性,其中,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瓣膜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 CAS的患病率显著升高。若不及时干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至3年。TAVI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介入治疗手段,该疗法设计之初,旨在为不能耐受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高危重症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提供较为理想的替代治疗方案。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TAVI疗法的适应证已经涵盖整个风险范围。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心脏中心开展此项技术。TAVI的开展,标志着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继开展新技术左心耳封堵术之后在结构性心脏病学领域又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