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
2016-01-25 09:21 / 健康教育 / 人浏览 最后修改于 星期一, 25 一月 2016 09:21
    咯血是指喉以下呼吸道的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其病因主要有支气管疾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他如血液病、急性传染病、风湿病或气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都可引起咯血。一般来说,咯血量每日在100ml以内为小量咯血;100~500ml为中等咯血;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量300~500ml)为大量咯血。见于肺结核、空洞、支扩、慢性肺脓肿等。
    治疗用药:视病情需要可选用以下药物
    1、 一般止血药:通过改善凝血机制、毛细血管及血小板功能而起作用。仅作为辅助用药。
(1)止血敏
(2)6-氨基己酸,
(3)止血芳酸 
(4)立止血、维生素K1
 (5) 云南白药、三七片或粉、紫竹片等 
    2、 垂体后叶素:该药止血效果好,但副作用也多,对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者慎用。该药应缓慢推注或持续静脉点滴,注射过快可引起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
    健康指导:
(1)小量咯血,应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情绪,经休息后多能自行停止。
(2)大量咯血时要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以减少患侧活动度,防止病灶向健侧扩散,同时有利于健侧肺的通气功能。若病因不明则取平卧位,头高足低,头偏一侧。减少说话,避免搬动,控制不必要的咳嗽。
(3)留心咯血先兆症状:胸闷、吼痒、咳嗽、烦躁、胸部压迫感等。留心窒息先兆:胸闷、烦躁、气促、精神紧张、咯血不畅、挣扎坐起等。
(4)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冷静,保持呼吸道通畅,咯血时要使血液自然排出,并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轻轻咳出,切忌屏气(人为停止呼吸)或将血液保留在口及气道内,这样的话,血液排出不畅,而在气道内凝结,阻塞气道,呼吸不畅,甚至窒息。
(5)咯血严重时应禁食,一般咯血停止3天后患者可自己进食,1周后方可下床排便。大小便失禁者减少用力。避免提取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