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是鼻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主要特点是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加。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慢性鼻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鼻窦炎。
【病因】
1.全身因素:(1)慢性鼻炎可以是一些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结核、糖尿病、风湿病以及慢性心、肝、肾疾病等,均可引起鼻粘膜长期瘀血或反射性充血。(2)营养不良,维生素A、C缺乏,烟酒过度等,可使鼻粘膜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或粘膜肥厚,腺体萎缩。(3)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引起鼻粘膜水肿;青春期、月经期和妊娠期鼻粘膜即可发生充血、肿胀,少数可引起鼻粘膜肥厚。
2.局部因素:(1)急性鼻炎的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变为慢性鼻炎。(2)鼻腔或鼻窦慢性炎症,可使鼻粘膜长期受到脓性分泌物的刺激,促使慢性鼻炎发生。(3)鼻中隔偏曲、鼻腔狭窄、异物、肿瘤妨碍鼻腔通气引流,使得病原体容易局部存留,以致易反复发生炎症。(4)长期滴用血管收缩剂,引起粘膜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纤毛系统的形态和功能,最终导致药物性鼻炎。
3.职业和环境因素:职业或生活环境中长期吸入各种粉尘,如煤、岩石、水泥、面粉、石灰等可损伤鼻粘膜纤毛功能。各种化学物质及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甲醛及酒精等)均可引起慢性鼻炎。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也可导致本病。
【临床表现】 鼻塞、鼻涕增多,还可伴有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鼻根部不适,头痛等症状。
【治疗】 1.消除致病因素是关键。积极治疗全身疾病;矫正鼻腔畸形,如鼻中隔偏曲,结构性鼻炎等;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培养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
2.局部治疗:(1)血管收缩剂滴鼻:0.5%~1%麻黄素液,每日1~2次,或者只在有明显鼻塞症状是使用。注意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可引起药物性鼻炎,因此一般不宜超过7d。儿童最好不用或短期使用浓度较低的此类药物。(2)局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最常使用的鼻内抗炎一线药物。
3手术治疗
(1)下鼻甲激光、电凝、射频消融术
(2)鼻内镜或显微镜下去除部分下鼻甲组织改善通气。
(3)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如果中鼻甲肥大影响呼吸、嗅觉、鼻窦引流或头痛,应切除部分中鼻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