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聋
2016-03-30 15:45 / 健康教育 / 人浏览 最后修改于 星期三, 30 三月 2016 15:45

老年性聋是伴随老化过程中主要由于内耳的退行性改变引起的自然的听力损失。是老年人群中第三个最常见的慢性病,有报道在65岁以上的居民中,听力减退者占72%,北京市抽样调查发现,老年人的耳聋患病率41.84%左右。一般认为随年龄增长听力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进性减退。

   【病因】 关于老年聋的病因,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1.与外部环境噪声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2.内环境的改变:

3. 听觉系统的变性改变4. 机械性原因:5.遗传因素:一些研究发现老年性耳聋也和遗传因素有关。

    【症状】1.隐袭性、进行性缓慢的双侧听力下降,多以高频为主,言语识别能力明显降低。2.耳鸣:多数人有高调耳鸣,有些人是搏动性耳鸣,可间歇性,也有持续性的。

【治疗】 衰老是一个自然规律,迄今尚无法使其逆转,对于老年性耳聋,一是加强科普教育,提醒人们从早期开始,在生命过程中避免对听器的损害,如避免接触噪声,不用耳毒性药物,不食用引起血脂和血糖升高的食物等。二是给予营养神经和改善循环等药物,试图延缓听器衰老的进程。三是老年性耳聋者配戴助听器,帮助老年人改善交流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助听器是一种能协助人们更好地聆听环境声响的辅助器具的总称。

    【助听器的分类】

    1. 按其外形特征可以分为:盒式、眼镜式、耳背式、耳道式及全耳内式等。

    2. 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

【助听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 传声器(微音器Microphone):是一个将声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 放大器:包括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两个部分。前置放大器将微弱的声电信号放大;功率放大器与接受器结合,对声输出进行削峰及自动增益控制。

    3.  接收器(Receiver):是将经过放大、滤波和削峰处理的电信号转变为声波的电磁式电声转换装置。

    【助听器的适应证及验配】 助听器适用于传导性聋及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在耳蜗病变或听神经病变所致的极重度聋耳使用效果往往欠佳。

    人们的听力损失性质、程度各不相同,使用的助听器应经过认真验配,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验配的最基本依据是能反映病人真实听力的纯音听阈曲线。

随着人们对聆听要求的提高及助听器功能的日益完善,助听器的使用范围在扩展,在发掘和充分利用耳残存功能方面,还有发展余地,但助听器只是帮助人们聆听的辅助装置,不能替代人耳的最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