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小贴士
2014-11-01 09:18 / 健康资讯 / 人浏览
  冬令进补,即冬季进行的滋补。祖国医学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里,人体的生理功能往往随着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所谓“天人相应”。自然界的动植物,特别是谷物类植物,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人类到了冬季,也同样处于“封藏”时期,此时服用补品补药,可以使营养物质易于吸收蕴蓄,进而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民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意思是在冬天通过调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了来年春天就不容易得病。
  进补需要区分不同的人群、注意不同的年龄,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补。人体分寒热虚实不同体质,如确实为虚证体质,首先要分清自己属于哪一类虚症,是气虚、血虚,还是阳虚、阴虚?然后才能对症补虚。一般来说,有气喘心悸、头晕目眩等气虚症状的人,可选用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大枣、山药、白术等补气之药;心悸失眠、面色苍白、咽干口燥、夜热盗汗等血虚之人,可选用熟地黄、何首乌、阿胶、枸杞子、白芍等补血之药;如有畏寒、腰膝酸痛、阳痿早泄、遗尿等阳虚症状的人,可选用鹿茸、鹿角胶、海马、冬虫夏草、杜仲、肉桂、淫羊藿、胡桃等补阳之药;若有颧红烦热、盗汗、口干、喉燥、多梦、遗精、干咳少痰等阴虚症状的人,可选用龟板、天冬、麦冬、黄精、灵芝、玉竹、石斛、女贞子、山萸肉、百合等补阴之药。如果不分阴阳寒热,乱吃补药,则不仅无益,还会适得其反。此外,进补的方法也有药补、食补等多种,还是应该请有经验的中医师诊断、指导一下,不能盲目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