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十二月29日

海信进入数字医疗产业,原本有些无心插柳。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董蒨的一次偶然会面,让这个老牌的家电企业发现,自己在图像显示和数据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居然在医疗领域可以有所作为。就是这样一个贸然的闯入者,凭借敏锐的产业判断,以及强悍的技术迭代能力,上演了令人瞠目的跨越——迅速从一个产业的后来者,成长为一个领导者,成为一个千亿级新兴产业的强力竞争者。

20171229 010421 913 a89b8

改写经典医学教科书:肝脏结构“董式肝脏分段体系”发布

其实,连董蒨也没有想到,他与海信的合作,会带来这么多的惊喜。就在不久前于罗马举行的世界儿科论坛上,正是借助海信CAS(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缩写,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董蒨发布了“董式肝脏分段体系”,引起了世界顶级儿科专家关注。

董蒨介绍,目前医学教材中通行的肝脏结构分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法国教授Couinaud解剖了100多例尸体后提出的“八段法”,至今仍被奉为肝脏外科“圣经”。Couinaud穷极一生也只能接触到100例肝脏,而海信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则让他接触到的案例短时间内扩大至1260个。

通过大数据分析,董蒨将人类肝脏分为4种类型。经典的“肝八段”在人群中占比仅42.62%。“董式肝脏分段体系中”,除了八段型,还有九段型及C型和D型。段型是根据门静脉分枝供血区分,九段型在人群中占36.83%左右,另外两种占比不高,却有极其重要的精准外科意义。

所谓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正是董蒨与海信合作的项目。

作为一个专注于小儿肝脏手术的医生,董蒨最初的想法很简单。人体肝脏内血管遍布、错综交织,肝胆外科手术也是难度最高的外科手术之一。而儿童肝脏相较成人更小,巨大肝肿瘤手术难度更大。手术中一旦割破血管,就意味着这部分肝功能受到破坏。

而长久以来,CT只能为手术医生提供二维图像,医生只能凭经验自己在脑中构建肝脏、血管及肿瘤的立体图像。

随着技术进步,借助计算机等智能系统,则可以建立起精准、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像。他想在中国第一个将小儿肝脏数字化、立体呈现,指导医生规划术前手术路径、术中导航,实现精准医疗。

与周厚健的偶遇让一切成为可能。作为老牌家电企业,海信既拥有显示技术又拥有大数据处理技术,当医院与企业产生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后,临床医学与显示技术、数据处理的碰撞就发生了。

20171229 010512 835 81a6c

▲董蒨向周厚健介绍3D打印肝脏

在CAS的前期开发阶段,海信工程师们白天做研发,晚上和外科医生们做动物实验,将12头试验用猪分别行CT薄层扫描,将扫描获得的DICOM数据输入研发中的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sense CAS),工程师设定相关参数并优化算法,通过海信自主研发的医学图像预处理和分割技术,只需在一幅图像上设定相应参数和少量人工辅助,系统可以自动精确地在一系列CT图像上分割出肝脏、血管、肿瘤、胆囊等肝脏各组织。

在国家权威评定部门的《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报告》中,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被证明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医生与工程师的碰撞成功了。目前,作为中国医疗高科技设备最尖端代表,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被全国40多家三级医院引进应用,已成功挽救1700多例疑难肝胆胰的手术患者。随着这一技术的深度应用,1260例健康人类数字肝脏的三维重建影像,更让董蒨有条件去刷新人类对肝脏的认知。

就在8月初,海信CAS再次迭代,推出的最新版本,让交互性能提效约50%。

打造智能数字化手术室:把中国数字医疗拉升至国际一线

 

CAS的成功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门,海信迅速进入了更前沿、更挑战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和技术集成能力的智能数字化手术室领域。

20171229 010555 807 2d496

▲青大附院、海信医疗数字化手术室揭牌

传统认知中,手术室是医生为病人完成手术的地方,当“手术中”的灯亮起,那里就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医护人员的繁忙、手术的风险不为外界知晓,宝贵的经验和数据也往往随着手术的结束被束之高阁。而海信要打造的智能数字化手术室就是要改变手术室信息孤岛的状况。

“海信精准数字化手术室系统”包括五大核心设备:智能中控、一体化工作站、移动示教系统、手术室显示器、内窥镜显示器。每个设备都有明显的、专为医护人员易用而设计的差异化功能点。由于是与院方深度协作、充分交互,海信的数字化手术室被医护人员称赞为“最实用、最好用”的方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总护士长赵琳就感触颇深:“手术室是争分夺秒的地方,一位患者可能有几十张检验单和CT报告,有了数字化手术室我们可以随时调取患者任何资料,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体感操控三维影像,而手术产生的数据、影像资料可以给年轻医生做演示教学,这些宝贵资料可以加快年轻医生的成长。”

20171229 010650 454 09d59

▲周厚健、赵林、外科教授张斌和海信医疗工程师在数字化手术室

与此同时,海信还在力推“全院级”数字化手术系统。所谓“全院级”就是覆盖整个医院的手术室交互平台。医院内各科室的手术室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互通。医院内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一站式访问。这意味着,医院内的所有数字化手术室不再是一间一间地建设,而是统一化部署,并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高、中、低档搭配。

2017年十二月29日

上周末,一条40公分的"巨型蟒蛇"被我院数十位专家合力从一高危产妇的体内揪出,不仅挽救了患者的性命,也保住了一个四口之家的幸福。

20171229 005625 523 0f515

长约40公分的蟒蛇状瘤子,其“头部”充满右心房

深藏"巨蟒"!原是罕见血管源性平滑肌瘤

王女士(化名)今年42岁,上周在老家某医院顺利产下二胎。

又喜得千金,本是全家的喜事。可就在产后一天,上厕所时,王女士突然晕倒在地,心脏骤停!医护人员赶紧给她做心脏复苏、气管插管,心脏虽恢复跳动,但仍不见患者苏醒,于是紧急派救护车一路转至我院。

患者送达后,刚外地开会赶回的心外科杨苏民主任、心外科监护室王士忠主任等人,顾不上休息,就在患者床边给予心脏超声、腹部超声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并由专人陪同前去进行胸腹部CT和深静脉造影检查。

检查影像显示,一条形似蟒蛇、长约40公分的大瘤子,从王女士子宫发端,一直沿着左侧卵巢静脉、左肾静脉、下腔静脉肆无忌惮地向上蜿蜒,直至几乎充满整个右心房,已经死死堵住了三尖瓣,使血液无法回流!而患者左室收缩率也极低,仅为38%!

20171229 005750 616 1b292

检查结果,和专家们的预先判断基本一致——血管源性平滑肌瘤病!

这种瘤子是皮下或真皮深部的良性肿瘤,位于血管周围或穿插分布于血管之间,多发于成年女性,常伴有疼痛。尽管之前已顺利为此类患者实施了手术,但王女士病情的复杂、危重程度,都远远超过之前的患者。

集结号吹响10学科专家强强联手

“此类患者死亡率高,需多学科联合救治,并且时间紧迫,特发此群,请各位主任支持!!!”

面对如此凶险的病情,经验颇丰的杨苏民立即燃起了斗志。这不是一个学科的战斗——人命关天,为保万无一失,他们,需要更多的专业支持。在联系总值班紧急安排多学科会诊后,杨苏民又立即在医院科主任微信群中发出了以上消息。

王新生理事长首先回应:“大家积极支持杨主任!”这短短33字的微信,如同一声集结号,开启了一场责任的接力:

——杨主任,收到!

——明天准时到!

——明达芬奇手术下台后,我马上过去!

——需要耳鼻喉科的,我们随时待命!

整整一晚,一个话题,群里的讨论未曾间断,直至凌晨......

20171229 005849 342 b5972

周日一早,专家们就开始了会诊

周日早7:00,很多人尚在美梦中徜徉。此时的会诊中心内,紧急会诊已经开始。

心血管外科、妇科、肝胆胰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心脏超声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10个学科的专家,围坐一起,从专业角度出发,充分讨论、分析患者病情,治疗方案逐步清晰起来——

心外科负责总体沟通,多学科联手实施微创手术,体外循环辅助,术后转住心外科监护室。

青医精神!医护齐心斩除病魔

周日下午2:30,手术开始。

与以往不同,这场手术的专家阵容格外强大:心外科杨苏民主任医师、肝胆胰外科邱法波主任医师、妇科王言奎主任医师、泌尿外科牛海涛主任医师......相关科室专家全都集中精神,赵林护士长等手术室成员严阵以待。大家心中怀着同一个信念: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拿出最好水平!

手术比预想的要顺利:妇科专家干净切除患者子宫和左侧卵巢;肝胆外科专家游离下腔静脉,找到瘤子;在体外循环保驾下,心外科专家将瘤子完整抽出!

20171229 005921 812 cfbbb

相关学科专家合力手术

在瘤子取出的一瞬间,手术室里爆发出了少有的热烈掌声。几位专家默契的眼神中,传递着喜悦和欣慰:预计8小时完成的手术,仅用时3个多小时就顺利完成,患者的创伤也因微创而大大减半。

本周一,在记者前去探望时,王女士已经拔管,可以正常交流了。主刀医生杨苏民主任站立一边,仍难掩激动,给记者展示了他和邱法波教授术后所写的一副对联:

上联:蟒蛇无情,钻血管占心脏要夺母命

下联:医护齐心,斩病魔除游龙转危为安

横批:青医精神!

2017年十一月23日

20171123 082151 599 f5a52

1118日,在2017年度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年会上,我院终身医学专家、骨科资深教授胡有谷获评山东省“健康卫士终身成就奖”称号。

此次评选旨在为突出健康医务工作者的卓越贡献,调动广大卫生计生工作人员积极性,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2017年度“健康卫士”推选活动,经各理事单位积极推荐、评选、公示,大会评选我院胡有谷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茂宏教授、山东省立医院邵建华教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卢美源教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张庆林教授等五位“健康卫士终身成就奖”,同时评选出七名“健康卫士杰出贡献奖”。

胡有谷教授先后担任医院骨科主任、副院长、山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1980年起,为骨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35名。获各类奖励近20项,其中首位包括全国卫生科学大会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承担卫生部、山东省教委、山东省卫生厅等科研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发表论文220余篇。主编专著2部,主译1部,参编32部。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山东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山东分会第四、五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第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务委员,中华骨科学会第五届脊柱外科学组组长等。

 

2017年十一月20日

11月18日,青大附院心内科崂山病区于海初团队成功完成山东省首例经导管准分子激光冠脉内斑块消蚀术(ELCA)。随后又应用该技术成功救治一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

20171120 072138 867 6254e

院领导亲临保障协调

两名患者在辗转北京、上海多家医疗中心后,均被告知是需心外科开胸搭桥手术治疗的严重钙化、支架内严重狭窄的复杂冠心病,如果采用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静脉桥血管10年后约40%将出现病变而失去功能,需二次开胸搭桥,但二次搭桥死亡率极高。

于海初团队精心研究后,决定采取微创方法,不开胸不用全麻的经导管准分子激光冠脉内斑块消蚀术,成功进行了冠脉介入治疗,挽救了病人生命。

手术过程中,于海初团队通过股动脉穿刺将介入导管送至患者冠脉口,在导丝通过狭窄病变后,将消融导管送至病变处。经过20次的激光反复消蚀后,再用球囊高压力反复扩张,达到了极好的治疗效果,无需再植入支架。术后当天,患者就可以自由活动和进食,无任何不适症状。

20171120 072159 989 81ba3

医护人员正在手术中

于海初术后指出,准分子激光消蚀术,其直接碎化斑块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复杂病变的处理,包括支架内再狭窄、CTO、支架扩张不全、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病变、桥血管病变、钙化病变等。准分子激光消蚀术对血管壁进行平整预处理及对血管闭塞段减容,将为使用药物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实现长期疗效提供有力帮助。

医院成功完成山东省首例准分子激光冠脉内斑块消蚀术,是于海初团队积极开拓进取、不断努力求索的成果。近年来,该团队一直密切关注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最新技术进展,此次,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经导管完成准分子激光冠脉内斑块消蚀术为山东省第一、第二例,标志着山东省心血管介入治疗跨上新台阶。

20171120 072219 483 36cac

两名患者均恢复良好

 

相关链接:准分子激光冠脉斑块消蚀术(ELCA)

ELCA是准分子激光冠脉内斑块消蚀术(Excimer Laser Coronary Atherectomy)的简称。激光治疗冠脉内病变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但因早期并发症多、安全性低,早期的激光技术逐渐被淘汰。

近些年,新一代ELCA技术问世,具有更短波长的紫外线光源,更细的导管设计以及脉冲式发射的冷光源,有效性、安全性明显提高,并在欧美国家及日本的临床应用中得到进一步验证。ELCAPCI中处理血栓、无法穿通或无法扩张的病变、慢性闭塞以及支架扩张不足中可发挥独特作用。

准分子激光是一类脉冲气体激光,混合惰性气体与卤素元素作为活性介质以产生短波长、高能量的紫外线(UV)脉冲光源。激光穿透深度与波长直接相关,采用UV激光(更短的波长)拥有更浅的穿透深度、释放更小的热量以及更少的不必要组织损伤。

 

c3
c3
c3
c3
dsjy 4ae6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五大院区

市南院区: 市南区江苏路16号
西海岸院区: 黄岛区五台山路1677号
平度院区: 平度市上海路369号
崂山院区: 崂山区海尔路59号
市北院区: 市北区嘉兴路7号

联系方式

邮编: 266000 
咨询电话: 96166
• 医院廉洁从业专项行动及九项准则工作日投诉举报电话(非咨询电话):82911957

wx

欢迎关注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