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REVIOUS
‹ PLAYBACK
STOP
PLAY ›
NEXT »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近20年,擅长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多胎妊娠,前置胎盘,反复多次剖宫产等各种复杂性剖宫产手术以及羊水、脐血穿刺等各种产前诊断手术;多次组织抢救产科危急重症患者,如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心脏病,DIC等;对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和习惯性流产有丰富的经验;并开展了孕期优生遗传咨询。
围绕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胎儿肾盂扩张开展了一系列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庁市级课题2项,获山东省档案协会二三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4篇。
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山东省医学会围产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产前诊断专家组成员,山东省医学会围产分会出生缺陷学组成员,青岛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以及围产分会委员,青岛市第一批优秀青年医师,青岛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医学硕士,从事妇产科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30年。擅长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的管理、难产的处理。专长为高危妊娠、难产的诊治,并在危重症的抢救、围产期保健及优生优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国内外重要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参编著作数部,参与完成省市级课题3项。担任山东省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山东省疼痛研究会妇产科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医师分会及产科重症分会委员、青岛市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专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1985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同年至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进行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熟练掌握了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及治疗,在高危妊娠的诊疗及难产的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荣获青岛大学优秀教师、青岛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查房大奖赛一等奖、青岛市妇幼保健先进个人等称号。目前主要致力于:自然流产及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的临床管理,难产的处理,产科急、危、重症的治疗,优生与遗传咨询等。工作中一直以思想创新,作风严谨而著称,勤奋务实、锐意进取,始终掌握着该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新动向,不断开拓进取,开展新技术,特别是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病、前置胎盘、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妊娠合并妇科相关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等众多病理产科及优生优育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雄厚的理论研究。联合介入科率先开展了运用放射介入法栓塞子宫动脉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联合重症医学科开展了人工肝替代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够娴熟操作各种产科大手术尤其在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妊娠合并宫颈癌根治手术、Ⅲ度会阴裂伤缝合术、宫颈机能不全矫治术、人工阴道成形术、输卵管复通术等方面,技术娴熟、操作规范、治疗效果十分优良。
1、学科概况
我院产科是胶东半岛的危重疑难病例中心,每年接待大量西到临沂、日照,东到烟台、威海等胶东地区的转诊及会诊任务,每年接诊周边大量会诊和危重产妇转诊。我院产科现三个院区共拥有床位109张,年门诊量达到60000余人次,分娩数超过5000人次。产科自70年代初即分设了高危妊娠组和普通组,从而有了高危妊娠的概念。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成立了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到了2000年,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科危急重症等专业组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形成了以学术带头人叶元华主任医师为首的一支具备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技术队伍。已具有很高的诊治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应用较低剂量的硫酸镁预防子痫前期病人的抽搐,取得良好效果。利用超声及检验技术评估母体及胎儿状况,选择适当时机终止妊娠,以保证母儿最大程度的安全及良好预后;我院自1997年于省内率先开展了妊娠期糖尿病的疾病筛查工作,继而在青岛市以及周边地区推广,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在所有孕妇中进行。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孕前以及孕早期的筛查及管理,及早诊断、及早控制血糖,减少了孕期、分娩时及产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在危重病人组,如妊娠期脂肪肝、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以及其他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如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等)的病人,以及严重产后出血、DIC的病人也形成了一套以生命支持治疗为基础,应用持续性肾脏替代技术、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等技术对症支持治疗及积极治疗原发病为原则的抢救治疗流程,使抢救大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针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产科联合介入医学科于2015年开展凶险型前置胎盘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本技术方法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留置腹主动脉球囊导管在术中临时阻断腹主动脉,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量,提高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减少手术大量出血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我院处置此类复杂危重患者的能力,提高产科质量水平。产科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产科危急重症抢救等国家级及省级学习班。
2、人才梯队
产科人才实力雄厚,已发展成为一支以博士生导师为首、一大批高素质中青年骨干技术人才为中坚的、专业齐全的高层次医疗、教学与科研群体。目前学科拥有专职医师45人,学科人才梯队合理,其中获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33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达95.5%,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1名。
3、专业特色
(1)普通产科
我院产科自上世纪70年代即成立普通产科组,现共有床位数68张。拥有独立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分娩过程中母儿状态的监测,对于产程的观察与处理,常见产时、产后并发症如宫缩乏力、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羊水栓塞的诊断及处理;产后出血、复杂软产道裂伤的处理;新生儿血气分析、新生儿处理、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处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的孕期及产时处理以及手术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了孕期营养门诊,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及咨询。尤其是产钳助产技术、妊娠合并妇科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宫颈肿瘤等)的处理技术更是居于省内前列。
(2)胎儿医学及产前诊断
我院产科自2011年4月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行产前诊断羊水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至今已完成300余例,羊水细胞培养高,并开展了快速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技术。于2011年开展了绒毛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于2011年10月始开展了中孕期外周血产前筛查工作,现已开展筛查2000余例。我院每年开展中孕期超声筛查数万例,自2011年12月开展了产前系统诊断超声检查工作,自工作开展以来已完成产前诊断超声检查1800余例,对各种胎儿先天性缺陷的产前超声诊断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每年通过超声确诊胎儿畸形约1000余例,有效地防止了严重畸形儿的出生。在开展上述工作的同时,我院在分子遗传学诊断上也走在了前列,购置了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仪,并开展了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项目。2011年开展了孕妇外周血胎儿DNA无创产前检测,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于2012年3月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并取得国家相关资质。中心机构包括遗传咨询、产科临床穿刺,影像诊断(超声)、生化免疫实验室和细胞遗传实验室等科室,自机构正式成立以来,目前该机构已成为青岛及周边地区一个胎儿先天性疾病和部分染色体遗传病的诊断中心,工作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为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开展产前诊断工作的同时,我院产科在复杂性双胎的诊治,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溶血方面均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对于复杂性双胎,做到早孕期绒毛膜性的超声报告,中孕期双胎输血综合征及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的超声检测,并开展了双胎输血综合征的羊水穿刺放羊水,羊膜打穿延长孕周,延长了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孕龄,提高了新生儿的存活率。对于胎儿生长受限以及复杂性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能够做到早期诊断,尽早开展治疗。对于胎儿宫内溶血能够通过孕期定期检测孕妇血型抗体,做到早发现,并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新生儿出生后行溶血全套检测,给予换血治疗。目前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3)母体医学
是胶东半岛的危重疑难病例中心,每年接待大量西到临沂、日照,东到烟台、威海等胶东地区的转诊及会诊任务,每年接诊周边大量会诊和危重产妇转诊。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用较低剂量的硫酸镁预防子痫前期病人的抽搐,取得良好效果。利用超声及检验技术评估母体及胎儿状况,选择适当时机终止妊娠,以保证母儿最大程度的安全及良好预后;我院自1997年于省内率先开展了妊娠期糖尿病的疾病筛查工作,继而在青岛市以及周边地区推广,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在所有孕妇中进行。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孕前以及孕早期的筛查及管理,及早诊断、及早控制血糖,减少了孕期、分娩时及产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在危重病人组,如妊娠期脂肪肝、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以及其他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如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等)的病人,以及严重产后出血、DIC的病人也形成了一套以生命支持治疗为基础,应用持续性肾脏替代技术、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等技术对症支持治疗及积极治疗原发病为原则的抢救治疗流程,使抢救大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针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产科联合介入医学科于2015年开展凶险型前置胎盘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本技术方法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留置腹主动脉球囊导管在术中临时阻断腹主动脉,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量,提高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减少手术大量出血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我院处置此类复杂危重患者的能力,提高产科质量水平。产科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羊水栓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产科危急重症抢救等国家级及省级学习班。对于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易栓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症等疾病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和研究,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使我院产科母体医学亚专科走在全国的前列。
4、医疗技术
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我科室已经成为胶东半岛地区综合实力最为雄厚的产科中心。我院产科于2012年入选山东省首批10个临床重点专科,位列第三位,使得我院产科专业服务能力、技术水平、人才队伍、科研能力处于省内的领先水平。产科现有正高3名,副高9名,其中博导1名。是胶东半岛的危重疑难病例中心,每年接待大量西到临沂、日照,东到烟台、威海等胶东地区的转诊及会诊任务,每年接诊周边大量会诊和危重产妇转诊。产前诊断中心机构包括遗传咨询、产科临床穿刺,影像诊断(超声)、生化免疫实验室和细胞遗传实验室等科室。自机构正式成立以来,目前该机构已成为青岛及周边地区一个胎儿先天性疾病和部分染色体遗传病的诊断中心,工作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为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科研教学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市各级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委托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市级科研奖励3项;主编、副主编著作4部。近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总计200余篇,被SCI、MED、ISTP收录6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5分以上论文10篇。2项课题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项。
是山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是青岛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遗传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参与了全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路径、临床治疗指南的制定。
产科是青岛大学博士点,承担青岛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留学生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发展创新,开展了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培养大学本科生2400人、硕士生30余人、博士生5人。先后举办各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和学术交流活动多次。近年来,教研室多次被评为“教学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先进集体”称号,先后有多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大学优秀教师”和“青岛大学师德标兵”。
6、就诊指南
(1)科室位置
门诊市南院区:门诊楼6楼
崂山院区:病房楼B栋2楼
西海岸院区:门诊楼2楼
病房市南院区:第一住院部2楼
崂山院区:病房楼B栋3楼
西海岸院区:病房楼A栋5、6楼
(2)咨询电话
市南院区:82911319
崂山院区:82913066
西海岸院区:8291950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六年制本科毕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术后的中药调理,慢性肝炎、肝硬化,头晕头痛、失眠焦虑等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肾病、肾结石,月经不调,男、女不孕不育等妇科杂症及慢性湿疹、荨麻疹、痤疮的中医治疗。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1985年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从事临床医疗30多年;曾于1987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进修1年,主攻内分泌专业。擅长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脑梗塞的治疗;对肺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肾功能不全、肾结石、泌尿系统感染,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性头痛,风湿、类风湿、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小紫癜、贫血,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男性不育、阳痿、遗精,慢性阑尾炎、丹毒,手术后肠粘连、不完全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的治疗及各种肿瘤放化疗后的调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一、学科概况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肛肠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肩负着胶东半岛乃至全省人民群众肛肠疾病救治、筛查、防治及临床研究的重任,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集医、教、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以肛肠疾病诊疗为特色的的专业科室,成为我省肛肠疾病的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与人才培训中心。建科以来,本着发扬传统医学特色和优势,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新技术,中西合璧,全面发展的思路,建立了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现代肛肠学科临床体系和学术团队,专科技术在国内同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科室目前拥有黄岛、松山及平度3个病区,病床150余张,年收治手术患者5000余人次。科室以大肠肛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为重点,继承传统优势,顺应现代医学发展,秉承中西医合璧宗旨,逐步形成了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肛肠疾病诊疗体系,分别于2008年、2011年入选“青岛市医疗卫生行业特色专科”,2011年被授予“全国肛肠外科手术观摩交流中心”、“全国痔病关爱中心”、“全国肛肠科继续教育学院山东分院”,2012年、2021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专科”,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第四批中医药重点专科”。作为“全国中医医疗技术协作组”成员单位,参与完成了“直肠脱垂”、“溃疡性结肠炎”、“混合痔”、“高位肛瘘”等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制定、验证和推广工作。经上级部门批准,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原有基础上,整合各相关学科专业,成立“青岛大学医疗集团肛肠医院”。
二、人才梯队
肛肠科汇聚了众多杰出的人才,学科以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核心,由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技术人才组成。团队专业齐全,具备高层次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能力。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9名以及住院医师2名。其中8人拥有博士学位,7人拥有硕士学位,更有4人担任硕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在肛肠病诊疗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成就,有能力引领学科实现预定目标。
肛肠科的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学术优势互补,诊疗水平持续更新和提高,已经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支高水平的临床、科研、教学团队,为医院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实施以及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三、专业特色
(1)中西医并重理念
肛肠科继承中医药在防治肛肠疾病中具有的独特优势,积极吸取国内外肛肠疾病诊治的研究成果,将祖国医学治疗肛肠病的精华与当今现代最前沿的医学技术进行了完美结合,创造了疗效高效果好、痛苦小的特色疗法研制出治疗混合痔、肛裂、肛周湿疹、溃疡性结肠炎、肛肠病术后等疾病的五大类纯中医洗剂,即“肛肠Ⅰ~Ⅴ洗剂”。特色中药洗剂将药力与热力直接作用于患处,疏通腠理、清热利湿,调畅气血,临床效果甚佳;采用针药结合、通灌并举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骶神经电刺激是一项疗效满意、临床可行的微创伤治疗方法,适合于没有括约肌结构改变,保守治疗无效的排便障碍患者。在传统针灸疗法的基础上联合骶神经刺激治疗盆底障碍综合症、功能性便秘等疾病,不但极大的缓解了患者的痛苦,而且为盆底障碍综合症、功能性便秘等肛肠疑难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2)肛肠微创理念
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是从有创手术走向微创、甚至无创的一个过程,肛肠科遵循“微创保肛,最安全,最适合”的治疗原则,为每位患者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科室目前开展了经会阴路入治疗直肠脱垂的Altemeier术(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及Delorme术(经会阴直肠黏膜剥除肌层折叠术);经骶路入治疗骶前囊肿;治疗藏毛囊肿的一期缝合术式:Karidakis皮瓣、Limberg皮瓣、V-Y推进皮瓣及Bascom臀间抬高术;经肛推移皮瓣治疗直肠阴道瘘;经会阴路入治疗会阴撕裂的会阴成形术、肛门括约肌修补术;治疗肛瘘的LIFT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肛内黏膜瓣推移术、改良Hanley术;治疗括约肌间及肛周脓肿的Torpis术;治疗肠道肿物的TEM术(三维直肠腔内超声配合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痔疮的TST术(选择性吻合器痔切闭术)、PPH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RPH术(自动痔疮套扎术);适形缝合缩小肛周手术创面面积,加速创面恢复;PRP(富小血板血浆)治疗肛周难愈合性创面的运用,开拓了肛肠微创时代及加速康复肛肠外科。
(3)手术无痛理念
肛肠病患者术后疼痛严重影响肛肠病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为了有效的缓解术后疼痛,科室专家对肛肠病术后疼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镇痛理念及方法,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以在全国推广。
预镇痛模式:是指术前即对伤害性感受加以阻滞而达到术后止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预镇痛的评价包含两方面:(1)疼痛发生前使用镇痛药较发生后使用镇痛药能产生更有效的镇痛作用;(2)术前使用镇痛药能减轻继发阶段的疼痛。如患者术前应用止痛药,术中镇痛效果达到峰值,可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紧张情绪,术后疼痛情况明显减轻;术中应用长效止痛剂,止痛效果可维持3~5天;术后肛肠患者的疼痛主要集中在排便时和换药时,排便前和换药前应用止痛药,可以有效减轻疼痛,预镇痛效果良好。
多模式互补镇痛: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不同的镇痛方法,通过多种机制产生镇痛作用,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使并发症或副作用降至最低。如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镇痛药、同一种镇痛药联合不同的给药途径、同一种镇痛药选择不同的给药时间、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联合镇痛、中药与西药并用等,可达到药物之间的互补或协同作用,以获得最佳镇痛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四、科研教学
肛肠科作为青岛大学临床硕士点,并承担着青岛大学医学院护理、本科、研究生及海外留学生的教学工作。科室注重对年轻医师的继续再教育,加强“三基三严”培训,注重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的融合。科室连续多年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能够及时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科室重视科研工作,注重增强科研意识,以科研带动学科建设发展。作为“全国中医医疗技术协作组”成员单位,参与完成了国内“直肠脱垂”、“溃疡性结肠炎”、“混合痔”、“高位肛瘘”等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制定、验证和推广工作,为肛肠疾病诊疗的规范化做出了努力。科室完成及在研的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省厅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参编《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肛肠病诊治》、《常见肛肠病图谱》等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 10余篇,为临床工作的开展及提高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五、就诊指南
(1)科室位置
门诊:市南院区:门诊楼3楼
西海岸院区:门诊楼3楼
崂山院区:门诊楼2楼
平度院区:门诊楼2楼
病房:松山院区:松山医院 住院部3、4楼
黄岛院区:住院部A座20楼
平度院区:住院部2号楼7楼
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获并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2017年6月获得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康复教育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脊髓损伤康复学会委员、青岛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近年撰写并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取得国家专利4项。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神经内科研究生毕业,1999年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进修,同年接受运动再学习疗法创始人Carr和Shepherd教授的言传指导;2000年参加了卫生部举办的规范化康复医师培训班,获康复医师上岗证。2001年参与创建青医附院康复医学专业,专业方向为神经康复和肌骨疼痛康复。参与国家“十五”“十二五”中风康复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专著4部,参编卫生部本科和研究生教材2部。获省市科研奖励4项、国家专利2项。
青岛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神经损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神经康复学组委员,《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第七届编委会通讯编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康复医学专家委员会,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脊柱脊髓损伤分会委员,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全国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言语听力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电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康复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年获山东医师奖,青岛市社会助残先进代表。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担任山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神经康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康复医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吞咽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姿势运动科学会副会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康复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编委。
王强教授在神经康复专业领域有较深的造诣,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能够解决神经康复专业的疑难杂症,为山东省神经康复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王强教授与韩国著名物理治疗师元相喜教授共同创立了“姿势解密技术”,对于颈肩腰腿痛及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中华系列论著30余篇,主编专著3部,承担科研课题6项,其中省部级课题2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级科研奖励5项。
五大院区
联系方式
欢迎关注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