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REVIOUS
‹ PLAYBACK
STOP
PLAY ›
NEXT »
女性肺癌发病率上升
于壮介绍,目前,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特别是近30年来,肺癌发病人数增加了近5倍。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就青岛而言,不仅发病率逐年递增,且患者年龄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北院区有三个肿瘤科,共有170张床位,目前有70张床位收治的是肺癌患者,其中有一半是女性。而把范围扩大到青大附院全院,则有三分之一的肿瘤科床位收治的是肺癌患者。”于壮说,从目前的情况看,女性肺癌的发病率呈现了上升趋势。有的女性根本不抽烟,竟也查出了肺癌,初步分析其发病的原因,可能与厨房的油烟有一定的关系。
一至两年做一次体检
由于肺癌早期症状发病具有很高的隐蔽性,大约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现时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发生转移。于壮介绍,对于健康人群来说,40-45岁以上的人群,在每1-2年健康体检的时候做一个胸部CT的平扫,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提前预知作用,目前来看这个检查的普及率在大中城市也是越来越高了。而对于肺癌治疗并不一定要追求快,一蹴而就,更不应过度放化疗治疗,要倡导个体化、标准化与规范化治疗。此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等患者发现痰中带血的时候,已经至少是中期肺癌了。”于壮说,等到肺癌转移到腰部、头部引起腰疼、头疼的时候,就是晚期了,而且在诊断时更具有“迷惑性”。有的患者背疼了很久,以为患的是骨科病,到医院一查才知道竟然是肺癌。
肺癌从“绝症”变“慢性病”
于壮说,肺癌按病理分型常见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约7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诊时就已为中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强调综合治疗,有靶向治疗、化疗、放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多种手段。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靶向药物的不断开发,可以让肺癌患者像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一样,通过在家服药就能使肿瘤得到长久地抑制,使患者生存时间大大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相当一部分患者来说,肺癌已经不再是绝症,而可以被定义为像糖尿病、冠心病一样的慢性病。
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一直是胸外科诊治的一个难题,既往患者要面临开胸手术的痛苦,以及术后复发食管返流的风险。近日,我院胸外科马锴主诊组(马锴、葛楠、王琪)在黄岛院区完成了首例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Nissen手术)”,术中出血仅20ml。这一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胸外科在传统腔镜手术治疗的丰富经验积累下,拓宽了食管疾病治疗方向。
患者系53岁女性,因“胸骨后烧灼感10余年,进行性加重半月”入院。患者10余年来饱受食管反酸、烧心的折磨,依赖相关药物仅能勉强改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辗转多家医院,均表示只能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改善症状。近半月来,患者病情加重,伴随吞咽困难,就诊于黄岛院区胸外科。胸外科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讨论,最终决定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Nissen手术)”。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密切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已出院1个月,复查时患者已没有返流症状,对手术治疗的效果非常满意。
胃食管反流病(GERD),传统的药物治疗、开胸手术乃至胃镜下贲门缝合成型,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或短期复发,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是目前治疗GERD的最有效方法。马锴主诊组凭借多年的食管外科的治疗经验,在微创手术操作环境下成功的为患者施行了该手术,作为我院胸外科的新技术新项目,拓展了食管外科治疗领域,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胸外科 葛楠 肿瘤放疗科 王琪)
3月9日,市北院区与市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举行双向转诊协议签订仪式,开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会议由市北院区副院长蔡霞主持。市北区卫计局副局长王红春、科长阳英,我院副院长曲政海、院区副院长邱文生、蔡霞、院区管理部副主任石新艳、张杰涛以及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曲政海指出,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是深化医改、建立医联体制度的重要内容。王红春对双向转诊工作表示肯定,她强调,此项工作是对市北区卫生工作的大力支持,实现了双方共赢,缓解了患者“住院难”问题,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邱文生与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代表签订双向转诊协议,蔡霞与其他48家机构现场签约。签约仪式后,张杰涛就双向转诊流程对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培训。
分级诊疗的目的是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工作的逐步深入,将进一步增进双方了解,加强互惠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市北院区也将在优化转诊流程、优先安排诊疗、延续服务等方面与签约单位一道,确保双向转诊落到实处。(市北院区管理部 王文婷 范方坤)
阳春三月,伴随春天脚步的来临,我院彩虹方队开始了新的旅程!
3月9日下午, 6名彩虹方队志愿者联合3名青岛大学志愿者来到位于萍乡路11号的青岛小百灵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护佑百姓健康”活动,为那里的小朋友及老师提供爱心志愿服务。
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志愿者们做了充足的准备。活动中,护理轮转团支部书记黄晓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小朋友们讲解正确洗手方法,任师远、刘芳、郭秋红、李新强等9名志愿者手把手进行现场演示。志愿者们用爱心呵护着每一位小朋友,而小朋友认真学习地神情也深深地打动着志愿者。之后,来自医疗轮转团支部徐强、王璐医师为小朋友及老师进行健康查体,宣传保健知识,解答健康疑问。
此次志愿活动得到了学校老师们的赞扬,受到了小朋友的喜爱,充分体现我院青年志愿者服务他人、奉献自我的志愿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雷锋”精神!(护理轮转团支部 黄晓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昨夜东风细雨来,粉白珠缀带香开。
四季轮回中,又见陌上花开。在这阳光明媚的三月,重症医学科市南护理单元的患者朱奶奶迎来了90岁生日!老人是一位气管切开的患者,因呼吸衰竭需要常年依靠呼吸机来维持。对这位耄耋老人来说,长期的病痛和卧床让她偶尔也会有小情绪。每当我们发现老人情绪低落时都会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坐在床边陪她聊会天,早晨医护交接班时,也会把老人的情绪问题进行汇报。听者有心,当主任和护士长把老人的情况和过生日的想法告诉家属时,老人的儿女唯有感动。
2月21号,正值朱奶奶90周岁大寿。一大早,护士长就来到科室,带领护士们装饰奶奶的房间,大大的蛋糕摆在床前,节日的氛围异常热烈。护士长带领我们一一向朱奶奶送上了生日祝福,鼓励她要坚强,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奶奶无法用言语表达喜悦和感动,只是尽力的朝我们挥手,来回应医护人员给予的爱。
ICU的医生哥哥和护士姐姐用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备受大家关注的在摔倒时2根筷子经鼻腔插入眼眶及颅内的2岁男童小鹏,于2月28号安全转出ICU了。重症医学科主任介绍说:“患儿由外院转入时情况非常危急,左右鼻腔各有一截断裂的筷子刺入眼眶和颅内,手术是由耳鼻喉、眼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进行的,因病情危重,术后需要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24小时严密监护,以确保患儿生命安全。”
呼吸机辅助通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每小时出入量、随时判断患儿意识、术区观察、吸痰......经过ICU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和照顾,术后48小时,2岁的小鹏终于清醒了!但是手术的疼痛和陌生的环境让他一时适应不了,从未离开过妈妈怀抱的他开始哭闹,小鹏的责任护士——杨婷婷见状立刻抱起他,又是唱儿歌又是讲故事,她说在家里自己就是这么哄女儿的,很有效,没过几分钟小鹏就不哭了。婷婷说:“他哭的时候我的心会立刻被揪起来,他安静的时候就睁着眼看我,有时候会笑,他笑的时候我的心会变得很软很软。”
我们的ICU护士,你用行动践行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新的一年里,重症医学科将在护理部号召下继续贯彻“磁性护理·爱心服务”品牌活动,当我们把一项活动执行下去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一种习惯贯彻下去就会形成一项传统,一项传统传承下去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氛围让我们始终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踏实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生命保驾护航!(重症医学科市南病区金成彦于慧)
3月2日,2017年全省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我院副院长蒋光峰和院长助理李环廷参加了会议。
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袭燕出席会议并讲话。袭燕充分肯定了2016年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医疗服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指出了医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袭燕指出,2017年医疗管理工作要紧扣“对标落实”主题,对标聚焦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把目标定实、要求提实、责任压实、考核抓实。袭燕要求,要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强化系统思维,创新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医疗管理工作效能和水平。
作为七家交流单位之一,蒋光峰代表我院作了题为“建设智慧医院,深化分级诊疗,以精准、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推动医疗服务的全面提升”的发言。
蒋光峰从服务流程人性化,多维度提升患者就医感受;临床诊疗智能化,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分级诊疗信息化,深层次促进优质资源下沉等三个方面,向省卫生计生委领导和与会各单位代表进行了汇报和介绍。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医疗机构“三升一增”活动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着力建设智慧医院,通过完善预约措施,提高就医效率;推广自助服务,完善掌上青医;建立入院准备中心,缩短住院时间等举措,实现了服务流程人性化,多维度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利用升级信息系统,加强质量管理;加强信息集成,提高诊断水平;推广移动医疗,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电子签名,电子病历无纸化等手段,推动临床诊疗智能化,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而建立“青大附院互联网医院”、实现医联体间的双向互动和分级诊疗、充分发挥远程医学中心作用等措施,则深层次促进分级诊疗信息化和优质资源下沉。多措并举,使得我院在医疗质量、学科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等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群众的就医感受得到显著提升。(医务部)
五大院区
联系方式
欢迎关注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