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五月16日

 

 

微信图片 20190621162405 acb77

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年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精准的医疗服务。2018年11月,获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医院获得了互联网诊疗资质。2019年1月,医院独立开发的手机图文问诊平台正式上线,形成手机图文问诊与视频问诊相结合的互联网诊疗模式。

 

2019年2月,青大附院互联网医院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手机图文问诊系统上线专业数达到42个,共有1100余名青大附院临床专家为患者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网移动医疗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医患间时空距离上的限制,推动医院便民惠民服务进一步走向深入。

 

一、图文问诊系统服务项目:为复诊患者提供病情咨询、报告解读服务。

 

二、上线专业: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肾病科、风湿免疫科、变态(过敏)反应科、感染性疾病科、全科医学科、神经内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康复医学科、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肛肠科、血管外科、甲状腺外科、泌尿外科、男性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美容整形科、器官移植科、乳腺病诊疗科、神经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手足外科、骨肿瘤科、妇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种植科、皮肤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疼痛诊疗科、介入医学科、中医科、临床药学科。

 

(三)应用方法:

青大附院 8c853

2018年五月16日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5岁以上为1.7%,75岁以上为2.5%。临床上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等为特征,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目前,全国有250万帕金森病人,据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将有300—500万帕金森病患者。

“老年病”离你很远?脑力和体力劳动者要小心

30岁的小徐(化名)是一名白领,时常腰疼,检查发现是腰间盘突出。在决定做手术前,骨科医生发现他还有走路拖步、静止时手抖的情况,怀疑他的腰疼可能主要是另外一种疾病导致的,于是推荐小徐去神经内科检查——结果确诊为帕金森病。

小徐一直觉得帕金森病是个“老年病”,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得!我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帕金森病亚专科带头人谢安木教授解释:“以前,帕金森病都被叫做‘老年病’,但现在年轻患者开始增多。根据这两年接诊情况看,现在两类极端人群发病率很高,一类就是脑力劳动者,另一类是长期接触农药或重金属等体力劳动者。熬夜、情绪不稳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高营养等,这些都是帕金森病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的原因。”

此外,帕金森病容易误诊、漏诊。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早期误诊率高达15%-24%。由于其早期症状,如颤抖、动作缓慢、僵硬、少言寡语等,往往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就诊率低,经常出现漏诊。再者,由于帕金森病表现多样,容易与腰间盘突出、颈椎病、中风、老年痴呆症等混淆,大部分非专科医生无法正确诊断帕金森病,导致误诊率高。

预防方法是多多锻炼,尽可能保持心情愉悦

帕金森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遗传因素,有家族遗传史的容易发病;二是环境因素,患者频繁接触农药或者重金属;三是人们寿命长了,发病几率就大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过去人们对帕金森病认识不足,在临床经常会和脑血管病、突发性震颤等混淆。 

专家告诫老人,以下措施可预防帕金森病发生:适当的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如跳舞、下棋、打太极拳等,不但有益身心还能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等,这些都是导致帕金森发生的因素;避免或减少应用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此外,喝茶也可以预防帕金森病,原因是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损伤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多巴胺神经元有显著保护作用。

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谢教授提醒:“如果发现颤抖、动作缓慢、僵硬、少言寡语、写字变小、系扣子不灵活、抑郁、不明原因便秘等症状,应及时前往神经科或帕金森病专科诊断。”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目前,我院帕金森病亚专科与神经外科合作,开展帕金森病的DBS即脑起搏器手术。帕金森病需要长期综合治疗,患者早期药物疗效明显,2-5年后药物疗效就会减退,同时出现多种副作用,目前没有根治方法。但通过采取内科药物、外科手术及其他辅助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大大减缓症状,让患者能够独立生活,且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2018年五月16日

睡眠占用人一生1/3的时间,睡眠质量好,不仅可以使人体恢复精神、解除疲劳,还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各种慢性病发生。然而,晚上睡不着,白天老打盹,这似乎是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的通病。长期出现睡眠问题,会严重影响健康,变身为隐形杀手。

睡眠障碍危害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上1/3的人口受睡眠疾病困扰。4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女性是男性的1.5倍,40-60岁的中老年人占3/4,46.97%的儿童有梦魇、夜惊、睡眠不安等症。睡眠障碍会对身心造成巨大伤害,目前属于睡眠障碍的疾病已达80多种。 

失眠,就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迟松介绍,失眠患者一般有以下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不少于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小于6小时),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导致失眠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精神压力、社会心理因素、某些疾病等等。而抑郁是导致失眠的最大危险因素。据悉,90%的情感障碍(抑郁症)病人有睡眠障碍,而60%-69%的长期失眠病人至少有一种精神障碍的诊断。

如果您有如上症状,不妨听一下专家建议:睡前数小时,一般下午4点以后,避免使用咖啡、浓茶或吸烟等兴奋性物质,睡前不要饮酒;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保持规律作息。

打鼾并非“睡得香” 

专家解释:“打鼾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表现之一。个别人因为打鼾很重,引发窒息,更严重些会因窒息导致缺氧猝死。”不仅如此,睡眠呼吸暂停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可发生高血压、睡眠期血压不稳、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肝肾功能损害等。

但有些体型偏瘦的人也会打鼾,这是因为扁桃体肥大,鼻子相对狭窄,或者腺样体残留导致整个气道狭窄。一些老年人打鼾声音偏大,这是由于随着年纪变大,肌肉紧张率变差,脂肪堆积偏多,在咽腔堆积导致打鼾。 另外,儿童打鼾的危害也很大,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多动、听力下降、颌面部发育异常、上牙前突、开唇露齿、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作息规律很重要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为唤醒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今年睡眠日的主题是“规律作息,健康睡眠”。专家表示,作息规律是最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因素。如果有人天生喜欢熬夜,白天睡眠也一定要补回来,如果晚上熬夜白天还工作,睡眠是被剥夺的,时间长了会把体内的健康积蓄耗尽。每个人生活环境不一样,昼夜节律也在发生变化,所以不存在适合所有人的作息时间表。但无论晚睡早睡,一定要规律。

 

c3
c3
c3
c3
dsjy 4ae6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五大院区

市南院区: 市南区江苏路16号
西海岸院区: 黄岛区五台山路1677号
平度院区: 平度市上海路369号
崂山院区: 崂山区海尔路59号
市北院区: 市北区嘉兴路7号

联系方式

邮编: 266000 
咨询电话: 96166
• 医院廉洁从业专项行动及九项准则工作日投诉举报电话(非咨询电话):82911957

wx

欢迎关注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