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介入丨青大附院成功开展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
2025-08-29 12:58 / 医院新闻 / 人浏览

近日,青大附院成功应用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钇90 SIRT)技术,为一名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实施精准治疗,标志着医院在原发性肝癌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等肝恶性肿瘤的精准微创介入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图片

日前,78岁的刘阿姨因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来到青大附院就诊,介入医学中心主任王松接诊后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评估。由于患者1年前已对肝脏转移瘤进行微波消融治疗,在尝试全身化疗后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近期检查发现肝内局部肿瘤复发及转移,王松主任立即组织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肿瘤内科、核医学科等进行多学科会诊。结合肿瘤负荷及分布,考虑到患者高龄、无法耐受全身化疗,多学科专家讨论并综合评估后认为该患者满足钇90 SIRT的治疗指征。

图片

治疗团队对患者实施全程化管理,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副主任朱海东教授的指导下,术前制定了完善的手术方案及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预案,确保患者安全。术中,介入医学中心王松主任、张伟副主任医师、黄鹏医师在核医学科、介入手术室医护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成功进行3D血管造影建模,精确计算肿瘤辐射剂量,并实时导航微球灌注,将钇90微球精确送到肿瘤内部,未损伤周围脏器和组织。患者术后卧床6小时,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钇90 SIRT是融合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前沿科技的精准靶向治疗技术,与传统介入栓塞治疗相比,钇90 SIRT通过微创介入技术,将具有放射性的钇90微球精准地输送到肿瘤内部,持续给予高能量的β射线近距离杀伤肿瘤。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钇90 SIRT的局部肿瘤控制率高、治疗后副反应轻,在治疗过程中,仅有极微量的钇90通过尿液排出,无需衰变池处理,94%的辐射剂量在治疗后10天内完全衰减,患者通常术后72小时即可解除特殊隔离防护。

在治疗模式上,钇90 SIRT治疗的第一阶段是“勘察敌情”,明确肿瘤的供血动脉及范围、所需放射性微球的剂量,同时预防性栓塞非靶血管以减少对正常肝组织及胃肠道的放射性损伤;第二阶段是“精确打击”,利用导管精准输送放射性微球,在灭杀肿瘤的同时促进正常肝脏的代偿增生,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钇90 SIRT适用人群广泛,对于无法手术切除、化疗耐药或肝内复发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钇90 SIRT可较好灭活肝内肿瘤;对于中晚期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用钇90 SIRT进行缩瘤降期、增大余肝,争取手术切除或移植的机会;对于不愿或不适合进行外科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也可进行“放射性肝段切除术”,达到类似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

目前,青大附院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及医疗技术管理规定,介入医学中心、核医学科、介入手术室已全面完成人员资质认证、专用设备配置、辐射场所改造、环境影响评估等各项审批备案工作,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医护人员均完成系统的专业化培训并通过考核认证。

在成功开展钇90 SIRT治疗的同时,为进一步推动肝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青大附院成立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肝癌多学科MDT会诊中心。未来,医院将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持续探索创新,为推动肝肿瘤诊疗技术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