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郎:一位从县医院走出来的心脏病专家
2018-05-07 08:33 / 深度报道 / 人浏览

5年基层医生工作锤炼基本功,以色列学成归来发展介入手术治疗技术,在抗击心内科患者病痛的征程中,这位医者从未停歇。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青岛市冠心病治疗特色专科,多项介入治疗技术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是卫生部首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山东省心血管疾病临床重点实验室、青岛市高血压病重点实验室。蔡尚郎教授是介入治疗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会常务委员等多项职务。心内科每年完成各种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手术近15000余例。”

走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下称青医附院),在一楼大厅自助挂号机查询心内科简介,首页便有心内科主任蔡尚郎教授的介绍。

20180507 003856 224 4a043

蔡尚郎:主任医师,心内科主任,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负责人

初见蔡尚郎教授,他刚结束医院周一下午的例会,正大步流星地走向办公室。卸下医师服的他,着装朴素,脚着布鞋,一头银发反衬着浓浓的书卷气,没有丝毫大主任的架子,给人一种亲和力、信赖感。在主任办公室,记者简单介绍后,省去寒暄,便直奔采访主题:一位县医院走出来的基层医生,是如何成长为青医附院心内科主任的?又是如何将心脏介入手术这一治疗手段发扬光大,减轻患者病痛?

5年基层医生工作锤炼基本功

每天早晨六七点钟赶到科室工作,24小时待命,日常被查房、手术、会议排满的蔡尚郎,其实鲜有时间回忆过去。记者按照自助挂号机上的简介算了一笔账,按照一年做2500例手术,一台手术花费1个小时左右算,一年365天平均下来,每天仅忙于手术的时间就要七八个小时,常常手术到深夜。当记者感叹如此繁重的工作时,蔡尚郎打趣说:“一天四五例手术不算多,明天就安排了11例手术,三院区心内科一天的手术总量40-50台!”

蔡尚郎出生于河南省兰考县,父亲是当地的一名大夫,看多了救死扶伤的故事,使得他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医生。1978年,蔡尚郎遵从内心安排,报考了青岛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他被分到当地县医院做了一名内科医生。“印象中,当时县医院的病源特别多,冬天的老慢支病人在诊室加床都加不上,医生从早忙到晚,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虽然做的是内科医生,但是外科、神经科、儿科等其他科室的业务内容都有接触。虽然在县医院工作的5年很辛苦,但这夯实了我从医的基本功。”蔡尚郎说。

在当时,能在县医院工作已经实属不易,但年轻气盛的蔡尚郎有更高的追求:通过考研改变命运,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有了想法就要行动。无数个夜晚,蔡尚郎顶着工作疲乏,在县医院的平房值班室挑灯夜读到凌晨。夏季的夜晚,燥热又多蚊虫,为了减少蚊虫侵袭,他穿起雨靴,封紧衣领。在县医院工作5年后考取了西安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并于1991年到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工作。

20180507 003920 212 1fba4

国外归来发展介入治疗技术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是常见病。先前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除了利用药物维持治疗外,往往还需要手术治疗,打开心脏实施冠状动脉搭桥等手术进行根治;而采用心脏介入手术,可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将支架逐渐置入病灶处,将堵塞的血管打通。

如果说,在基层工作夯实了蔡尚郎的医学基本功,那么,以色列进修便促成了他职业生涯的飞跃。得益于青大附院与以色列的合作项目,1992年11月至1993年11月,蔡尚郎有机会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医学院Hadassah医疗中心心内科,进修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在以色列著名心脏病专家Gotsman和Hasin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大量的冠状动脉造影、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瓣膜成形术和心内膜心肌活检术等手术。

1993年,蔡尚郎归国后,积极开展冠心病PTCA和支架置入术、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蚀术、心脏瓣膜病球囊成形术、心电生理和起搏、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等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1996年,蔡尚郎在国内率先开展从病人手腕处的桡动脉穿刺进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不必卧床,减少了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10余年来,蔡尚郎通过各类手术挽救了上万条生命,真正将心内科的介入治疗技术开展起来,当之无愧地成为青大附院心内科的学科带头人,其精湛的医术和医德被患者称颂。“蔡教授是个好人,医术高,人随和,一点架子也没有。是他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一位叫孙日昌的老年患者如是说。

县医院更应注重基本医疗

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前身为内科心血管专业组,上世纪80年代独立建科以来,经几代人的打造,成为山东省东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中心,也是卫生部首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一路走来,总结对县医院学科发展的启示,蔡尚郎说:“医院学科建设离不开好的学科带头人、合理的分工、同心协力的团队。”

“县域医院跟三甲医院的定位不一样,更应偏重于基本医疗,而不是疑难杂症的诊断。在做好大综合医疗的基础上,要注重基础临床、急救的技术(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溶栓,三度传导阻滞患者的起搏治疗等)的开展,而像房颤射频消融、慢性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和心脏瓣膜经皮置换等高难度手术,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各级医院各司其职,分级诊疗才能实现。”

基层医疗队伍诊疗水平总体水平不高,存在用药不太合理、人才队伍结构不甚合理等问题,这些一直是困扰县域医院的难题。对此,作为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基地主任,蔡尚郎非常关注每年来院进修培训的基层医师们。同时,蔡尚郎还参与了由国家卫计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主办的“心指南针项目”项目,积极倡导、推进国家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理念,进一步提升基层心血管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推进分级诊疗落地。

“县级医院医生个人医学教育背景或者说基础学历,相对于大医院医师较低,不过,近年来有所好转,医科领域好的大学的本科或者硕士甚至博士生也有到基层工作的。”分析基层人才短缺、总体医疗水平不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蔡尚郎说。

“闭塞的环境,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基层医院使其接受新知识和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少,缺乏合理的培养机制成为制约县域医生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优秀人才到基层,加大与上下级医院的交流学习,形成系统的培训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紧缺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蔡尚郎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医疗服务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打造医联体这样的平台,帮助基层医院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涉及急危疑难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救治方面,例如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或者溶栓治疗、心脏起搏,以及其他疑难危重患者会诊查房等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指导和互动,对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能发挥积极作用!”(转自《中国县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