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锴:肺部有结节不一定是肺癌
2017-05-24 08:58 / 深度报道 / 人浏览
    
    肺癌目前是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死亡的头号杀手,在我国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面对这样一个无情的疾病杀手,临床有什么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吗?记者采访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马锴。马锴还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外科学胸外科博士后,从事胸外科21年,2015年在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接受机器人胸外科培训,是国内较少获得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资格的医生。
胸外科专家门诊三分之一肺癌
    上个周四下午,马锴在青大附院市南院区胸外科坐诊。一下午,他接诊了40余名患者,其中三分之一肺癌或疑似肺癌。其他的为食管癌、纵隔肿瘤及胸痛的患者。他说,目前的精准医疗不仅应体现在治疗上,也要讲精准诊断,早发现尤其对肺癌至关重要,因为早期肺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使大多数病人获得治愈。和过去相比,现在肺癌早期患者多了,高发人群在50至75岁之间,男女没有明显差异,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
    马锴告诉记者,手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如果不能手术,再考虑其他如靶向、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方法。马锴本人一年要做肺癌微创手术数百例,食管癌手术近百例。中国食管癌占据世界的70%,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青岛地区的发病率较低,近年没有明显上升趋势。
发现肺部结节不必太过恐慌
    针对肺癌高发,马锴解释,国际研究发现,与传统的X线胸片相比,采用低剂量螺旋CT的早期筛查 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对于高危人群,如年龄55岁以上,吸烟超过30年,如一天吸一包烟,连续吸30年;或者一天吸两包烟,连续吸15年,均应进行筛查。另外,亚洲人群中肺癌驱动基因EGFR突变明显高于欧美人群,这也是导致亚裔女性非吸烟患者肺癌增多的原因之一;其他如接触放射性物质等也是可能导致肺癌发生的因素。他建议,对于健康人群,年龄40岁以上,也可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如果没有问题,可考虑每两年做一次。
    马锴介绍,临床发现,不少早期肺癌患者来自于体检,查出肺部结节。若发现肺部结节不必太过恐慌,肺部实性结节恶性概率约7%左右,肺部纯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约18%,混合性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达60%。对于8毫米以下实性结节,可以观察;8毫米以上,通过影像学及形态、密度判断,决定观察或PET/CT或手术。对于亚实性结节通常以5mm为界,并按是否含有实性成分来决定观察或活检或手术。手术过程中快速病理检测,非恶性,局部切除。恶性,视情况决定肺叶或亚肺叶切除。
青岛单孔非气管插管微创手术第一人
    一位50多岁女性患有肺癌。马锴给其实施了单孔微创手术,肺叶切除加清扫淋巴结,术后两天患者康复出院。这是国内刚刚起步的快速康复外科的一个典型案例。单孔胸腔镜非气管插管肺癌手术,目前在 国 际 上 是非 常 领 先 的手术,被认为可 能 是 目 前肺 癌 外 科 领域 创 伤 最 小的手术。马锴是 青 岛 地 区唯 一 探 索 此手术的专家,在 国 内 国 际也比较鲜见。
    单孔微创手术,切口只有 3至 4厘米,同时非气管插管,减少诸多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当然这种精细的手术对手术者的要求很高。美国的求学经历,使马锴形成了探索精神,敢于打破常规。在他看来,外科医生最需要做的是不断改进手术方式,让患者创伤更小、康复更快。
    癌症,是“众病之王”,治愈,是患者也是医生的共同心愿。(转自《青岛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