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胸外科成功实施全省首例双肺移植手术
2017-05-03 14:34 / 深度报道 / 人浏览

 

“手术以前,我连饭都不敢多吃,三个月就一直躺在床上吸氧。”刚做完手术的王大爷与刚来院时已是判若两人,连声向矫文捷道着谢......

患者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感谢,始自青大附院胸外科为其实施的山东省首例双肺移植手术!

 

▲出院时,王大爷与胸外科矫文捷主任(右二)等合影 

命如游丝  终日吸氧度日

现年63岁的王大爷已经是个老病号了,隔一段时间就会到青大附院黄岛院区住院治疗。但近三年来,王大爷觉得呼吸越来越费劲,吃一顿饭、走个十米就感觉体力耗尽,只能靠躺在床上吸氧度日。

生不如死的感觉切实压迫着王大爷和家人的神经。怎么办?眼看内科治疗已经回天无力,是否还有别的方法能再延长一段生命?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网上看到的信息似烛火,为王大爷和家人点燃了一丝希望。他们慕名来到了青大附院胸外科矫文捷主任的诊室.....

柳暗花明  多学科联合手术

入院后,王大爷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

时不我与!

在脏器移植中,肺移植是难度最高的,对供体和受体的匹配要求最高,且需要多学科通力合作。但打通生命的通道没有退路,必须放手一搏。患者的意愿与医者的意见一拍即合——要改善目前的病情,肺移植手术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按照国家器官移植的规定,医院迅速上报省卫计委。在得到“同意手术”的批复后,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来——匹配的肺源应时出现!但肺源从供体上取下到植入受体的这段冷缺血时间最多只有6小时,所以,此时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命的接力跑。

医护人员立即行动:胸外科、重症医学科着手准备机器和材料,输血科紧急备血,手术室、麻醉科立即调配人员和房间。

在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教授和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臧运金主任、移植监护室李志强主任的指导下,手术团队首先对供体肺进行灌注,完美的整修预示着这将是一场高质量的手术。

 

▲手术团队 

循序渐进  双肺序贯式植入

按照事先制定的序贯式手术方案,患者的右肺先被取出,被修整妥当的右肺随即被移入胸腔内。

就在支气管吻合的紧要关口,医生们发现,由于患者长期肺气肿,肺部已经明显比一般人的大,与供体肺气管无法无缝衔接。过往处理复杂情况的情景涌现脑中,大家稳定心神,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熟稔的手感最终将支气管完美对接......1小时内,患者的右肺支气管、静脉、动脉被相继吻合。

▲手术进行中

确保右肺承担起全部氧合功能后,手术团队接着开始移植左肺。他们细心接肺,精心吻合支气管、动静脉。1小时后,左肺移植也顺利完成!

有了术前的充分准备和术中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山东省首例不依靠ECMO辅助的双肺移植手术完满收官!

攻坚克难   术后难关一一突破

“手术成功只能说是成功了一半,怎么让新移植的双肺在患者体内存活下来,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为了让新肺“安营扎寨”,术后,王大爷被转入重症病房进行监护。胸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为他量身制订了循环管理、抗感染、抗排异等综合诊疗方案。

肺是对外开放器官,因此,移植后的感染最具风险。尽管王大爷偶有咳痰,但经适量抗生素治疗及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顺利度过感染关。

▲术后的王大爷已活动自如

 循环管理也是移植术后治疗的重要内容。每天,医护人员都要全面监测大爷的心肺功能,维持他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大爷的血压等相关指标逐步回复平稳。

4月26日,各项生命体征均已恢复正常了的王大爷,完全不需家人搀扶,已经硬朗朗地开始下地活动。原本吃饭都困难的王大爷,在恢复期间,竟增重了整整10斤!

5月3日,已收拾好行装的王大爷,在走出胸外科病房时,又激动地回头对医生护士们说:“好久没这么轻松地呼吸过了,这感觉太好了!”

再创佳绩  多项移植技术省内领先

作为大器官移植的代表,肺移植是反映一所医院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为肺部是开放器官这些特殊性,肺移植的难度也就较其他器官的要大。但尽管如此,肺移植患者的存活率平均可达7.8年。”矫文捷介绍说。

早在三年前,青大附院就已成功开展了DCD单肺移植手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2014年2月器官移植中心的成立,青大附院移植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提速。

山东省首例自体肝移植、山东省首例在体劈离式肝移植、青岛市首例心脏移植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的完成,奠定了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器官移植中心的地位,青大附院器官移植水平雄踞全国前列。

此例双肺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展,更是一举填补了山东省该项技术的空白,实现了新突破。

自此,青大附院成为全省唯一一家成功完成肝脏、肾脏、心脏、双肺移植手术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