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最常见危重急诊之一,治疗不及时可发生窒息及心肺并发症而危及病人生命。常发生于儿童。
【病因】 气管、支气管异物常发生于儿童,80%~91.8%在5岁以下;老年人咽反射迟钝,也易产生误吸;有时偶见成年人。常见病因有:
1.小儿牙齿发育与咀嚼功能不完善,不能将瓜子、花生等食物嚼碎;将物体或玩具置于口中玩耍,对异物危害无经验认识;在跑、跳、跌倒、作游戏、嬉逗或哭闹时,异物很易吸入呼吸道。
2.玩耍或工作时,将玩具针、钉及扣等含于口中,言谈,哭笑或绊倒等而误将异物吸入。
【异物种类】 气管、支气管异物大多属于外源性异物。临床上以花生米、瓜子、豆类等植物性异物最常见,约占全部呼吸道异物的80%;此外铁钉、石子异物,塑料笔帽、橡皮、假牙等化学制品类异物。
【异物部位与病理】
1.异物性质 植物性异物如花生、豆类等,由于其含有游离脂酸,对气道粘膜刺激性大,引起“植物性支气管炎”。金属性异物,刺激性更小,但铜、铁易氧化与生锈,存留时间长,可引起局部的肉芽增生,较其他金属刺激性稍大。
2.异物大小与形状 3.异物存留时间 异物存留越久,危害越大。
【临床表现】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症状与体征一般分为四期:
1. 异物进入期 异物经过声门进入气管时,均有憋气和剧烈咳嗽。异物若更深进入支气管内,除有轻微咳嗽或憋气外,可没有明显的症状。
2. 安静期 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后,可停留于大小相应的气管或支气管内,此时无症状或只有轻微咳嗽,个别病例完全无症状,此就是无症状安静期。
3. 刺激或炎症期 异物局部刺激和继发性炎症,可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
4. 并发症期 轻者有支气管炎和肺炎,重者可有肺脓肿和脓胸等。
【治疗】 及时诊断,尽早取出异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其预防要点:
1.教育小孩勿将玩具含于口中玩耍,若发现后,应婉言劝说,使其自觉吐出,切忌恐吓或用手指强行挖取,以免引起哭闹而误吸入气道。
2.奉劝家长及保育人员管理好小孩的食物及玩具,避免给3~5岁以下的幼儿吃花生、瓜子及豆类等食物。
3.教育儿童及成人吃饭时细嚼慢咽,勿高声谈笑;小儿进食时,不要嬉笑、打骂或哭闹;教育儿童不要吸食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