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我们经常会接诊到这样的病人:小朋友全口牙齿烂糟糟、黑乎乎,妈妈在一旁抱怨,小朋友太爱吃糖了,以后可不能让他吃糖了。而我们还会看到另一类病人:患者也是牙齿“有洞”,但他往往会很无辜的说,大夫我的牙齿怎么会坏呢?我很少吃糖的!
上面这两类病人都口内都有“虫牙”,可这和“吃糖”有什么关系呢?“吃糖”真的能导致“虫牙”吗?
“虫牙”又称龋病,导致龋病的因素有很多,龋病的病因学说也有很多,现在比较认可的学说是龋病的四联因素理论。这四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菌
细菌存在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事实上,龋病也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有学者做的动物实验表明,无菌饲养的动物不发生龋病。口腔中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异链球菌,其次是某些乳杆菌和放线菌。瞧瞧,如果口内没有细菌,吃再多的糖也不会发生龋病的!
二、食物
致龋菌并非导致龋病发生的唯一因素,食物尤其是蔗糖在龋病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糖的致龋作用与其种类、摄入量和摄入频率有关。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麦芽糖)易被细菌利用产酸,多糖(淀粉、纤维素)则不易被细菌利用;粘度大的食糖比糖溶液更容易致龋。
三、宿主
宿主即人,他对龋病的敏感性涉及多方面。如唾液的质量和数量,牙齿的形态,全身的状况等。唾液分泌多的、牙齿窝沟浅的不易患龋,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口腔内易于干燥,所以患龋的几率大些。
四、时间
上述三个因素都到齐了,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导致龋病。所以及时清除牙菌斑一样也可以遏制龋病的发生。所养成按时刷牙的好习惯很重要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