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有3.5亿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据2006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现有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9300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
一、传播途径及预防
1.经血传播: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未发现吸血昆虫(蚊、臭虫)能传播乙肝病毒。卵子和精子不会传播乙肝病毒。易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为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伙伴和静脉药瘾者等。通过血液制品传播。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主要是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的意外暴露、公用剃须刀和牙刷也可传播。
预防: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对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纹身等器具严格的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任何人公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为9.1%~36.7%。宫内传播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性增强引起母血渗漏造成,与母亲血中的乙肝病毒 DNA浓度有关,主要发生于妊娠末期,妊娠中期甚至早期也可发生,不过可能性非常小。患有乙肝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替诺福韦可用于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如想新生儿绝对不受感染者,最好妊娠前开始,至乙肝病毒DNA阴转后再怀孕。
生产过程也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胎儿通过产道时吞咽含乙肝病毒DNA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破裂,母血漏入胎儿血循环。若母亲乙肝抗体为阳性,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最好在出生后12 h内,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在1个月和6个月分别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母婴传播的途径还有哺乳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建议新生儿不母乳喂养。
3.性接触传播: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其在性交时用安全套。
二、临床表现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尿液颜色深黄,部分患者可有皮肤瘙痒。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颈部多见。部分重症慢乙肝、肝硬化、肝癌可有腹水,下肢水肿等,但是临床上有很多的患者即便进展至肝硬化或者肝癌无任何的自身感觉。
三、乙肝相关检查
1、乙肝五项: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 E抗原(HBeAg), E抗体(HBeAb), 核心抗体(HBcAb)大三阳是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往往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体内病毒数量非常高。小三阳是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往往提示病毒复制水平低,体内病毒数量比较少。
2、HBV-DNA 定量检查就是检验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通过乙肝病毒含量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病情发展状况,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HBV-DNA阳性,提示HBV复制和有传染性。HBV-DNA越高表示病毒复制越厉害,传染性强,但是并不一定代表病情越重,越需要治疗。
3、肝功,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BIL)等等。血清ALT和AST水平一般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最为常用。血清胆红素:通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但需与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所引起的胆红素升高鉴别。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引起肝功异常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是肝炎病毒,因此当您发现肝功异常时不要盲目的接受抗病毒治疗,要去正规医院找专科大夫帮助您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四、乙肝疫苗无应答或反应性差
很多的患者以为注射了乙肝疫苗,就一定能产生抗体,其实不然,部分患者对疫苗无应答或反应性差。乙肝疫苗无应答指注射3针乙肝疫苗后不产生表面抗体<10mIU/mL。乙肝疫苗弱反应指注射后产生表面抗体但滴度10-100mIU/mL之间。无应答或弱反应差在免疫人群中一般不超过10%。对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针次;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于第二次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以判断其是否产生抗体 ,如仍无应答,可接种一针60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患者请至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地址:江苏路16号南门西侧感染性疾病科一楼
专家坐诊时间:边城 周二 周四
黄德瑜 周一、周三、周五
电话:82911203 829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