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告

JUser: :_load: 不能加载此会员;会员 ID : 376
2017年七月04日

6月22日至25日,由青岛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及青岛市肝病学分会联合主办、我院承办的“2017青岛消化疾病学术论坛”暨第6届青岛中日消化内镜学术交流会议隆重召开。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会长、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长海医院李兆申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院长张澍田教授,美国Emory大学蔡强教授,日本东京大学辻陽介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及省内消化同道齐聚岛城。

会议首日在我院内镜培训中心举行了胃癌早期诊断及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手把手”培训学习班。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吉田直久先生以及我院尹晓燕副主任医师、毛涛、鞠辉、李晓宇博士为学员讲解了早期胃癌ESD操作技术规范,指导学员进行了离体、活体动物内镜下ESD操作技术培训。23日下午,我院消化内科赵清喜、魏良洲、刘希双教授分别主持召开了消化内镜、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医师论坛、消化道出血EVB论坛及消化道癌早期诊断病例分享比赛。美国Emory大学蔡强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延青教授、左秀丽教授、王青教授、山东省省立医院刘吉勇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江华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宗亮博士及我院消化内科主任田字彬教授等进行了学术报告。当日下午,我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新生亲切会见了日本、美国专家团。

24日,学术论坛暨学术交流会议正式开幕。蒋光峰副院长致欢迎词,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我院消化内科主任田字彬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大会中,日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消化领域新技术、新进展、新理论发表了精彩演讲。中日专家在我院内镜中心进行了贲门失弛缓症POEM术、早期胃癌、早期结肠癌ESD术及超声内镜(EUS)诊断及内镜下引导穿刺术等9例内镜手术演示,并向会场同步直播。

25日,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专科分会举行换届会议。田字彬教授当选消化病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魏良洲、江月萍教授当选副主任委员,赵清喜教授、刘希双教授当选青岛市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这次盛会全方位展现了当今世界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学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展现了我院高水平技术能力和良好形象,提升扩大了我院影响力,对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消化内科  刘艺)

2017年七月04日

近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联合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耳鼻喉科及重症监护室等科室成功抢救颈部、纵膈多间隙严重感染急症病人。

患者张某因“右侧颌面颈部肿痛6天”收入院,入院诊断为口底、颈部多间隙感染。入院后,患者突发胸骨后疼痛,颈部、胸部纵膈广泛感染,脓肿形成,并产气杆菌感染致气肿。口腔颌面外科经全科会诊,考虑该病人为颈部间隙感染并发严重纵膈间隙感染,病情危急,且该患者为困难气道,需行全院多学科会诊并积极准备急症全麻手术。

口腔颌面外科迅速联合麻醉科董河主任、手术室栾瑞红护士长准备急症手术,并与胸外科等科室完善手术方案。手术由口腔颌面外科袁荣涛主任医师、庞宝兴主治医师,胸外科李川副主任医师、王滋宗主治医师等施行。术中口腔颌面外科将口底、颈部多间隙的脓腔进行了广泛切开引流,引流出大量脓液,胸外科采用胸腔镜行右侧胸腔脓肿切开引流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耳鼻喉科于龙刚主治医师行气管切开确保气道通畅,并转入重症监护室行抗感染治疗及支持治疗。目前,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于近期痊愈出院。

近年来,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呈高发趋势,其控制不佳常可累及颈部间隙及纵膈,病情常危重并迅速恶化,死亡率较高。本例患者的成功抢救充分体现了我院高水平的多学科联合救治能力及完善的应急保障能力。

2017年七月04日

7月1日上午,我院与智善公益基金会“中国梦·脊梁工程”脊柱畸形救助活动签约仪式于医院崂山院区举行。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西永明、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以及受资助患者及家属、志愿者等出席了活动。

中国梦•脊梁工程是智善公益基金会救助脊柱畸形青少年的公益项目。2013年5月在云南省启动,2013年11月开始,向脊柱畸形手术患者捐赠部分手术费。截至2017年6月30日,已经向全国各地1240位脊柱畸形患者捐赠手术费3627万元。

脊柱畸形,包括脊柱侧弯和脊柱厚凸,是导致青少年残疾的常见病,脊柱畸形的发病率约为1.76%。我国每年开展的脊柱侧凸手术仅4000~5000台,一部分患者因为经济原因得不到手术治疗。而在山东省,患有脊柱畸形的就有近两百万人。

为了让贫困的脊柱畸形患者得到救治的机会,我院联合智善公益基金会在医院实施“中国梦·脊梁工程”公益项目。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表示,凡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治疗且符合基金会救助条件的患者,均可获最高5万元手术费用资助。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大大减轻贫困患者的费用,让更多脊柱畸形的贫困患者获得救助机会,提高脊柱畸形的救助率。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西永明指出,脊柱畸形最常见于青少年发育期,影响患者外观,严重者可影响胸廓发育和心肺功能,同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自信心。许多青少年患者因为经济原因而拖延或放弃手术治疗,导致脊柱畸形持续加重,最终严重影响外观和心肺功能,甚至无法耐受日常活动,丧失劳动能力。而早期治疗则可以减缓脊柱畸形进展,即便需要手术,也可降低手术难度,矫形效果好。

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为患者介绍了智善公益基金会以及申请救助的流程和注意事项。随后,苗秘书长为前期获得救助的脊柱畸形患者捐赠手术费用。

 

 

 

 

2017年七月04日

继达芬奇机器人、电磁导航手术系统、沃森机器人来院大展身手后,近期,我院又应用脊柱外科手术专用机器人,成功开展手术11台。我院也成为山东省首家、全国第3家应用机器人进行骨科手术的大型综合医院。

机器人医生向您问好I am Renaissance

Renaissance是全球唯一一款被欧洲和美国认证,并成功应用于临床的脊柱外科机器人引导系统。可以说,Renaissance 将脊柱外科定向技术发挥到了极致,能适用于任何脊柱外科需要精确导向定位的手术。

该机器人自2006年在以色列投入临床使用以来,已成功在世界各国完成脊柱手术近万例。Renaissance机器人手术患者与传统手术患者相比,住院时间减少27%,并发症发生率减少48%,翻修率下降46%,感染率明显下降。

11例机器人脊柱手术从容挑战高难度

在机器人医生的帮助下,我院目前已开展了11例脊柱外科机器人手术,其中既有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柱骨折等常规手术,又有强直性脊柱炎假关节形成、脊柱侧弯、脊柱感染等复杂手术。

 “手术越复杂,机器人医生的优越性就越显著。有些病人在术前,双腿只有躺在床上时还能动,已经无法下床行走,而做了机器人手术仅仅4天后,他就已经可以自行下床行走了,这在原来是很难做到的。“我院脊柱外科马学晓主任说。

53岁的王阿姨是第一个接受机器人医生为其手术的患者。前不久,因外伤导致“腰椎压缩骨折”的她,听说有机器人“做”手术,和家人商量后便决定尝尝鲜。

术前,手术医生利用机器人专利软件,评估了王阿姨的伤情,并在电脑上对椎弓根螺钉尺寸、长度、进针点及角度等进行了模拟操作,制定了最佳手术方案。术中,机器人两次X线透视后,完成了患者术前CT影像与术中脊柱解剖图像的3D配准,并在短时间就精确匹配了钉道位置。根据Renaissance定位的钉道,医生们将螺钉逐个拧入......手术进展顺利,耗时仅1小时。

马学晓介绍,像王阿姨这种情况,在没有机器人前,只能进行传统手术也就是开放手术。并且由于缺少可视化设备,要反复进行X光透视定位,致使手术时间长,精确性较低。而且是在脊柱神经附近进行操作,传统手术可能会反复刺激和损伤神经,频繁的X线透视也会增加对患者和医生的放射损害。

而Renaissance,通过合理的手术规划、准确的手术操作、最小的手术创伤,为患者提供了最佳治疗效果。

术前,患者只需进行薄层CT扫描,医生就能根据CT结果,通过计划软件系统模拟手术,为患者制定最优方案。术中,它实时测量患者脊柱各项参数,实时精确导航,避免了因发育不良或解剖变异所致的手术风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也提高了手术精度,其精确度小于1.5毫米。同时,它还可模拟术后内固定与矫形效果,并预测术后各项脊柱参数。此外,由于机器人在术前已经进行了准确定位,所以术中就不再需要反复拍摄X光片,降低了放射线损害,也减少了植入螺钉反复取出放入对神经组织的损害。

机器人工作原理如何这般精确定位

或许,仅看以上病例,您还不能完全理解Renaissance的工作原理。现在,结合视频,我们给您解释它是如何完成精确定位和操作的。

首先,Renaissance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工作站、计划软件和引导装置。实现精准手术,包括术前计划、架设平台、3D匹配和手术操作4个步骤。

术前,患者CT资料会传输到机器人专利软件中,医生会据此进行患者脊柱模型的3D重建,这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解剖结构,从而制定最佳手术方案。一旦计划完成也就意味着手术平台已选择完成。机器人系统共有4种平台,它们会将脊柱牢牢固定,即使体位变动也不用担心。

固定好后,3D标记物将被放置在平台上。在拍摄好患者脊柱正斜位X片后,机器人就开始将X片与术前图像自动匹配了,这就是3D匹配阶段。接下来,就正式进入了手术操作阶段。在手术流程启动前,医生们会选择好一个目标椎体。软件系统会精确指示引导单元(视频中的蓝色柱状物,俗称“小蓝人”)放在平台位置。引导单元会运行至穿刺轨道,配合医生一步步实施接下来的操作。

随着未来医学机器人和医学成像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结合,具备图像引导等导航功能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必然会成为微创骨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导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成为手术机器人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7年七月04日

孟庆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我院神经外科终身医学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山东省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理事,青岛市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他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40年,以精湛的医疗技术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这位人人知晓的“青岛市优秀临床医学专家”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为神经外科专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初展才华 拼搏进取

1974年,孟庆海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留在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工作。他以扎实的外科基本功、熟练的手术技能、宽厚的性格很快赢得了同事们及专家领导的认可。短短几年,他就可以胜任胃肠道手术、脾切除手术、甲状腺手术,深受时任普外科主任张默道教授及青医附院肝胆外科创始人崔自介教授的赏识。

当时有位年轻教师患结节性甲状腺肿,担心术后会声音嘶哑,经他做完手术后,不仅声音没有影响,连手术刀口也不易看出。还有一位胃肠道瘘的病人,在他的精心治疗下痊愈出院,这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可以说是个奇迹。

在工作之余,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以及显露出的领导能力,在毕业两年后,被医院委派为下乡巡回医疗队队长。他率队到博兴县陈户公社(现为乡)进行为期半年的医疗援助,圆满完成任务。

1978年,为了加速神经外科的发展,医院将孟庆海调至神经外科,充实神经外科力量。他对此毫无怨言,而是迅速进入角色,尽快充实神经外科知识,并很快站在了学科前沿。

专攻术业 徳艺双馨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40年来,孟庆海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全面,手术操作娴熟,医疗技术精湛,处理复杂疑难危重等特殊病例得心应手,在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治疗方面,采用微创及显微外科技术,均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989年,他率先在省内开展了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采用显微神经外科微创技术切除颅内各部位肿瘤,达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开展的单侧鼻孔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更是受到病人欢迎。

孟庆海也是国内较早倡导和使用显微技术、立体定向神经导航技术及内镜技术的专家之一。神经导航技术辅助下的肿瘤切除术,肿瘤定位更准确,尤其是深部肿瘤,误差小于3毫米,同时可在屏幕上观察到肿瘤切除程度,使肿瘤全切除率及*可能性明显提高,居国内先进水平。在治疗颅内肿瘤,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颅底肿瘤、三脑室肿瘤、脑干肿瘤治疗方面,治疗效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几十年来,孟庆海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医院,下班后最后一个离开的也是他。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个病人,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例手术。

退休7年以来,他继续工作在临床一线,不为名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黄岛院区和崂山院区神经外科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他不断学习和开展新技术,采用微创技术,颞前小切口切除岩斜区肿瘤,脑干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等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丰硕的科研成果,也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2006年春天,《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给孟庆海寄来贺信,祝贺他在该杂志21年发表文章作者中进入前100名。这是一项来之不易的荣誉。此外,他还主编著作2部,参编3部,获省科技进步奖等科研奖4项,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协作课题等科研课题6项。

教书育人  桃李满园

退休前,作为青岛大学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孟庆海倾心教学,致力于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1999年,他低职高聘为主任医师,当年担任神经外科主任,2000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在他的努力下,学科2000年获批神经外科硕士点,孟庆海担任了首批神经外科硕士生导师,2009年获聘博士生导师。

孟庆海非常重视本科教学。他总是说,本科生没有机会实习神经外科,而且他们绝大多数可能不从事神经外科,但他更要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认真传授给学生,这对他们以后的从医之路有帮助,因为医生不仅要专还要博。他认真钻研英语及电脑知识,在制作授课幻灯时,总是精益求精。他将手术现场照片、录象融入教学,直观生动、声情并茂地授课,深受同学们喜爱。

作为硕士生导师,在学术上孟庆海对待学生严格要求,无论是科研还是临床实践,他要求两手都要抓。对临床型研究生,在强化临床业务能力的同时,他要求必须培养科研能力;而对于科研型研究生,他强调科研必须立足于临床。他特别注重研究生的临床细节,从如何管理病人、观察病情变化到手术方法甚至某个具体操作手法,他都不厌其烦的教给学生。

在生活上,他对学生体贴入微,使学生感到了慈父般的温暖。他时常教育学生对病人一定要充满爱心,并时时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努力培养学生们成为技术一流、医德高尚的神经外科医生。他常常告戒学生的一句话:“先做人,再做事”。他连续几年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许多学生已成为当地医院的骨干。

立足历史  续写辉煌

我院神经外科建立于1959年,是山东省最早建立的神经外科专业科室之一。随着国内外神经外科日新月异的发展,当时作为科室主任的孟庆海感觉到,要想使青岛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保持前沿,原有条件显然已不能满足科室发展要求,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的专科医疗集体。建立脑科医院的构想在他心中形成。

2005年5月,山东半岛第一座现代化脑科医院——青岛大学医疗集团脑科医院终于诞生,整合了我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科及脑病研究所最优势的人才、设备、技术和科研资源,成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专业化程度最高,集医教研为一体的脑科专业化医院。孟庆海担任首任院长,为脑科医院发展做出了长足贡献。

从青医附院脑外科主任到脑科医院院长,由于贡献突出,各种荣誉接踵而来:孟庆海接连获得“山东省高校工委优秀党员”“青岛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青医附院十佳工作者”“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教师”“青岛市优秀临床医学专家”“青岛市著名好医生”等称号;2001~2007年连续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青岛大学十佳教师,教学优秀奖等。

在众多名誉面前,他始终保持谦和低调的心态,即使是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的时候,也只是谈医院,从不谈他自己的事迹。也正是如此,人们也更加尊敬这位徳艺双馨、桃李满园的好医生。

 

2017年六月29日

6 月16 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我院承办、强生专业教育学院支持的“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促进项目医院管理中国行——患者安全与智慧医疗”在青岛顺利举办。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政策研究处主任朱葛、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运行与重大疾病指导处副处长何铁强、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王玲玲、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李士雪及众多医院院长、专家学者在会上进行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

我院王新生院长主持了大会,并做了以《智慧医疗建设提升患者安全——医院的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的演讲。蒋光峰副院长出席会议并做了大会总结。医疗集团贾绍友副院长、医院李环廷院长助理以及医务部、各院区业务部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议有七个主题演讲、三场高峰对话。50 余位业内人士共聚一堂,围绕患者安全把脉论道。患者安全是各项医疗服务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标。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服务近14 亿人口,年诊疗量近80 亿,患者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医改不断深化推进的今天,更应把提升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作为永恒主题,建构患者安全生态圈。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会议积极推广患者安全文化,交流分享医改最新进展,力求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保障患者安全、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推动智慧医疗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运营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服务,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努力。

除卫计委、行业协会领导外,医院院长等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上层制度设计解读和医改实践解析,本次会议还设置了“院长面对面”对话以及案例讨论环节,邀请专家与学员共同探讨分级诊疗制度下三甲公立医院的实践、智慧医疗提升患者安全及医患纠纷等热点焦点话题,让参会人员在接受讯息的同时主动开展头脑风暴、思维碰撞,既给探路者以经验展示的平台,又给后来者以前瞻务实的启示,将患者安全生态圈的建构推向新高度。(青岛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

 

2017年六月29日

6月13日上午,我院党委副书记李玉明在第一会议室主持召开职能部门党员干部收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式的现场直播。

直播前,李玉明书记介绍了会议的重要性,“此次党代会是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动员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00全体党员干部一起收看了开幕式。

收看开幕式实况后,党员干部们内心深受鼓舞,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进一步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六月29日

6月22日上午,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驻我院的"医疗纠纷巡回法庭"正式揭牌成立,这是继全市首个驻大型医院法官工作室落户我院市南院区后,又一个全市首个驻大型医院医疗纠纷巡回法庭落户我院黄岛院区。

黄岛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光金,黄岛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丁培增,黄岛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程世武,黄岛法院办公室主任李平,黄岛法院开发区(长江路)法庭庭长戴朝辉,黄岛法院研究室主任李明,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张国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业务科室人员20余人参加仪式与座谈。

随着黄岛院区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黄岛院区的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院区因工作任务繁重,两者矛盾导致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医患纠纷的无形压力,也导致医务人员有时无法正常工作,影响正常医疗秩序。

为积极探索一条畅通医患沟通的适合途径,经认真深入调研、对接与协商,并借鉴市南院区经验,在医务部、医疗安全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的协助下,黄岛院区与黄岛区法院合作设立"医疗纠纷巡回法庭",探索创新医患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努力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下一步,由审判经验丰富、调解能力强的法官组成的专门团队将进驻黄岛院区现场办公,让医患双方在懂法、知法的前提下建立起维护双方尊严的平等对话平台,在调解、审判中更公平公正地化解矛盾,使患者理性维权。同时,法官们也将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工作,为医患双方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巡回法庭落户我院黄岛院区,是将专业化的法律平台前移到了医院,将促进医务人员全面掌握法律法规,积极防范纠纷,并在专业法官的指导下,加强对纠纷案例的剖析和整改,降低医疗风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黄岛院区综合部  陈婷)

 

c3
c3
c3
c3
dsjy 4ae6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五大院区

市南院区: 市南区江苏路16号
西海岸院区: 黄岛区五台山路1677号
平度院区: 平度市上海路369号
崂山院区: 崂山区海尔路59号
市北院区: 市北区嘉兴路7号

联系方式

邮编: 266000 
咨询电话: 96166
• 医院廉洁从业专项行动及九项准则工作日投诉举报电话(非咨询电话):82911957

wx

欢迎关注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