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REVIOUS
‹ PLAYBACK
STOP
PLAY ›
NEXT »
5年基层医生工作锤炼基本功,以色列学成归来发展介入手术治疗技术,在抗击心内科患者病痛的征程中,这位医者从未停歇。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青岛市冠心病治疗特色专科,多项介入治疗技术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是卫生部首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山东省心血管疾病临床重点实验室、青岛市高血压病重点实验室。蔡尚郎教授是介入治疗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会常务委员等多项职务。心内科每年完成各种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手术近15000余例。”
走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下称青医附院),在一楼大厅自助挂号机查询心内科简介,首页便有心内科主任蔡尚郎教授的介绍。
蔡尚郎:主任医师,心内科主任,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负责人
初见蔡尚郎教授,他刚结束医院周一下午的例会,正大步流星地走向办公室。卸下医师服的他,着装朴素,脚着布鞋,一头银发反衬着浓浓的书卷气,没有丝毫大主任的架子,给人一种亲和力、信赖感。在主任办公室,记者简单介绍后,省去寒暄,便直奔采访主题:一位县医院走出来的基层医生,是如何成长为青医附院心内科主任的?又是如何将心脏介入手术这一治疗手段发扬光大,减轻患者病痛?
5年基层医生工作锤炼基本功
每天早晨六七点钟赶到科室工作,24小时待命,日常被查房、手术、会议排满的蔡尚郎,其实鲜有时间回忆过去。记者按照自助挂号机上的简介算了一笔账,按照一年做2500例手术,一台手术花费1个小时左右算,一年365天平均下来,每天仅忙于手术的时间就要七八个小时,常常手术到深夜。当记者感叹如此繁重的工作时,蔡尚郎打趣说:“一天四五例手术不算多,明天就安排了11例手术,三院区心内科一天的手术总量40-50台!”
蔡尚郎出生于河南省兰考县,父亲是当地的一名大夫,看多了救死扶伤的故事,使得他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医生。1978年,蔡尚郎遵从内心安排,报考了青岛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他被分到当地县医院做了一名内科医生。“印象中,当时县医院的病源特别多,冬天的老慢支病人在诊室加床都加不上,医生从早忙到晚,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虽然做的是内科医生,但是外科、神经科、儿科等其他科室的业务内容都有接触。虽然在县医院工作的5年很辛苦,但这夯实了我从医的基本功。”蔡尚郎说。
在当时,能在县医院工作已经实属不易,但年轻气盛的蔡尚郎有更高的追求:通过考研改变命运,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有了想法就要行动。无数个夜晚,蔡尚郎顶着工作疲乏,在县医院的平房值班室挑灯夜读到凌晨。夏季的夜晚,燥热又多蚊虫,为了减少蚊虫侵袭,他穿起雨靴,封紧衣领。在县医院工作5年后考取了西安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并于1991年到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工作。
国外归来发展介入治疗技术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是常见病。先前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除了利用药物维持治疗外,往往还需要手术治疗,打开心脏实施冠状动脉搭桥等手术进行根治;而采用心脏介入手术,可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将支架逐渐置入病灶处,将堵塞的血管打通。
如果说,在基层工作夯实了蔡尚郎的医学基本功,那么,以色列进修便促成了他职业生涯的飞跃。得益于青大附院与以色列的合作项目,1992年11月至1993年11月,蔡尚郎有机会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医学院Hadassah医疗中心心内科,进修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在以色列著名心脏病专家Gotsman和Hasin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大量的冠状动脉造影、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瓣膜成形术和心内膜心肌活检术等手术。
1993年,蔡尚郎归国后,积极开展冠心病PTCA和支架置入术、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蚀术、心脏瓣膜病球囊成形术、心电生理和起搏、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等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1996年,蔡尚郎在国内率先开展从病人手腕处的桡动脉穿刺进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不必卧床,减少了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10余年来,蔡尚郎通过各类手术挽救了上万条生命,真正将心内科的介入治疗技术开展起来,当之无愧地成为青大附院心内科的学科带头人,其精湛的医术和医德被患者称颂。“蔡教授是个好人,医术高,人随和,一点架子也没有。是他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一位叫孙日昌的老年患者如是说。
县医院更应注重基本医疗
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前身为内科心血管专业组,上世纪80年代独立建科以来,经几代人的打造,成为山东省东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中心,也是卫生部首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一路走来,总结对县医院学科发展的启示,蔡尚郎说:“医院学科建设离不开好的学科带头人、合理的分工、同心协力的团队。”
“县域医院跟三甲医院的定位不一样,更应偏重于基本医疗,而不是疑难杂症的诊断。在做好大综合医疗的基础上,要注重基础临床、急救的技术(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溶栓,三度传导阻滞患者的起搏治疗等)的开展,而像房颤射频消融、慢性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和心脏瓣膜经皮置换等高难度手术,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各级医院各司其职,分级诊疗才能实现。”
基层医疗队伍诊疗水平总体水平不高,存在用药不太合理、人才队伍结构不甚合理等问题,这些一直是困扰县域医院的难题。对此,作为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基地主任,蔡尚郎非常关注每年来院进修培训的基层医师们。同时,蔡尚郎还参与了由国家卫计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主办的“心指南针项目”项目,积极倡导、推进国家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理念,进一步提升基层心血管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推进分级诊疗落地。
“县级医院医生个人医学教育背景或者说基础学历,相对于大医院医师较低,不过,近年来有所好转,医科领域好的大学的本科或者硕士甚至博士生也有到基层工作的。”分析基层人才短缺、总体医疗水平不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蔡尚郎说。
“闭塞的环境,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基层医院使其接受新知识和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少,缺乏合理的培养机制成为制约县域医生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优秀人才到基层,加大与上下级医院的交流学习,形成系统的培训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紧缺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蔡尚郎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医疗服务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打造医联体这样的平台,帮助基层医院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涉及急危疑难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救治方面,例如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或者溶栓治疗、心脏起搏,以及其他疑难危重患者会诊查房等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指导和互动,对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能发挥积极作用!”(转自《中国县域卫生》)
在医疗呼吸学界,青岛有一位专家参与了中国肺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指南的讨论和修订工作,参与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及“十三五”肺栓塞-肺血管病课题和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主持了国家级继教项目“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诊治新进展”,其中参与的一项肺栓塞溶栓研究受到国际肺循环学界的高度评价,被Chest杂志评为里程碑式的研究,并被新版美国ACCP血栓防治指南所采用,多次在全国肺栓塞-肺循环学术会议及全国呼吸病学年会上做专题报告。他就是从事呼吸内科临床近30年,一直持续挑战肺血管病新技术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呼吸内科崂山病区主任、肺血管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程兆忠教授。因为他多年临床实践与研究,给中国肺血栓栓塞症的指南做出了青岛贡献。
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疾病
说起肺血管疾病,你也许感到陌生。但如果说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这两种病,你可能就会了解,肺血管病主要包括这两种疾病。另外,肺血管炎、肺血管肿瘤、肺血管发育异常等也属于肺血管病的范畴。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的肺血栓栓塞症2008年发病率约630000人/年,在心血管疾病中是继冠心病和高血压后发病率占第3位的疾病;2009年病死率仅次于冠心病和脑卒中;2012年死亡率已经超过心梗。
程兆忠告诉记者,肺栓塞发病率逐年升高,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猝死率,已经成为近10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关注最多的疾病之一。目前,青大附院的肺血管病科在呼吸内科原有基础上,紧跟医疗技术和医学发展的步伐,已经形成完整、规范的静脉血栓、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肺血管疾病诊断治疗体系。
开展呼吸介入技术 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
程兆忠是国内呼吸病学专家,经常参与呼吸系统难危重症患者的会诊或抢救工作。他对呼吸系统常见病、疑难病和危重症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擅长支气管镜及内科胸腔镜各种介入技术,尤其擅长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肺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他对所有的患者,都和颜悦色和细致耐心,对病人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和博爱。他在省内较早开展了肺栓塞规范化抗凝及溶栓处理,较早开展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较早开展肺血管病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造影及肺血管反应试验,较早开展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在国内较早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静脉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的相关研究。
青大附院呼吸内科多年来作为全国肺栓塞及肺血管病学组委员及山东省肺栓塞及肺血管病学组组长单位,一直引领全省肺栓塞、静脉血栓及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工作,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受到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的充分肯定。
建立急性肺栓塞绿色通道
青大附院在山东省内最早建立肺血管病专病门诊”和“肺血管病亚专科”,开展了复杂性肺栓塞和肺血管病的临床鉴别和诊治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使得这一复杂疾病得到科学合理的诊治。在程兆忠的持续不断努力下,青大附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和防治体系,成为全国首批15家“血栓防治示范基地”之一。
同时,在其他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协助医院建立了急性肺栓塞处理的绿色通道,包括CT肺血管造影(CTPA)、床旁超声检查、静脉溶栓、导管介入溶栓或手术取栓、碎栓等。同时,科室建立了肺栓塞及肺血管病患者长期管理方案和流程。
目前青岛地区肺癌及气道肿瘤患者逐年增多,各种原因造成的气道良性狭窄也很常见,程兆忠擅长处理各种恶性及良性病变造成的气道狭窄和阻塞,每周都要接诊和治疗这类疾病,有很多严重狭窄甚至濒临窒息的患者得到程兆忠及时治疗转危为安,他每年做此类复杂危险的气道介入手术近300例。另外,胸腔积液、胸膜病变的患者也较多,在程兆忠这里都会得到很好的诊断和治疗。
程兆忠于上世纪90年代在青岛最早开展呼吸内镜介入诊疗工作,包括初期的微波、电凝、电切、圈套、球囊扩张和气道支架,到后期的冷冻、硅酮支架、激光等消融技术,在山东省最早开展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诊断纵隔病变、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哮喘、经支气管活瓣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以及超声支气管镜技术、导航技术等,TBNA目前已成为他的传统“品牌”项目,每年都应邀去广东顺德进行TBNA技术培训指导(国内TBNA的发源地)。严重气道阻塞患者内镜下消融、气道支架植入、激光治疗技术等已经成为他的特色,远近闻名,抢救过的病人大都有“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观摩过程兆忠教授内镜操作的外科同事也常常感叹:他的手法技巧娴熟,堪比外科医生啊!
肺栓塞和冠心病症状相似
肺栓塞与冠心病常常有相似的症状,所以容易误诊。肺栓塞亦称肺血栓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即称为肺梗死,临床上与冠心病两者有时难以区别。程兆忠说,患者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甚至晕厥等症状,要立即想到肺栓塞,经肺动脉造影,可以做出肺栓塞的准确诊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绞窄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 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疼痛常放射肩部,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即可缓解,通过心电图或冠脉造影可协助诊断。
程兆忠介绍,肺动脉高压鲜为人知,最方便的筛选手段是心脏超声检查,但最好的确诊手段是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最好的药物选择是根据肺血管反应试验结果,通过导管还可以进行肺动脉造影以进一步确定或排除诊断。程兆忠多年来关注肺动脉高压领域,积极开展右心导管技术和靶向治疗,规范肺动脉高压的诊治工作,大大提升了青大附院乃至山东的肺血管病防治水平。
名医档案
程兆忠,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学科副主任、肺血管病专科负责人,崂山院区呼吸科主任、呼吸内镜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呼吸医师协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支气管病和肺脏介入协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省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组长,山东省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呼吸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呼吸介入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慢性阻塞性肺病学组组长,国际呼吸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呼吸与重症监护杂志编委、CHEST中文版执行编委。专业特长: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呼吸内镜(支气管镜及内科胸腔镜)介入技术,慢性呼吸疾病的管理。
门诊时间:海尔路崂山院区呼吸专家门诊,每周二、四上午 。江苏路市南院区VIP/国际门诊,每周三上午。
一、成绩公示
本次招聘,临床科室秘书岗位设定笔试技能成绩、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70%计算总成绩,笔试技能成绩合格分数线50分,面试成绩合格分数线为75分。
其他岗位面试成绩即为总成绩,合格分数线为75分。因医院工作需要,按照总成绩合格线补充录取部分人员,调整至其他岗位。
成绩及考核体检名单详见附表。
二、考核体检
请进入考核体检范围人员于2018年4月17日上午8:30到青大附院市南院区德英楼B座四楼阶梯教室报到。科室考核时间为4月18日至5月17日,体检时间另行通知。
咨询电话:82911817、2286
附件1:青大附院善达服务总公司公开招聘临床科室秘书岗位人员成绩
【名医简介】李子祥,青大附院介入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肝癌微创综合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微创与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2年入选中国名医库,2016年入选山东综合介入十佳医生,擅长肝脏良恶性肿瘤的经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微波消融的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PTCD+内支架植入治疗、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等良性疾病的介入栓塞治疗,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治疗等。
介入治疗微创又精准
“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无孔不入精准医百病,常规技术非常规技术有孔也入微创解千愁”,这是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介入医学中心病房门侧的一副对联,介入医学中心医生想出的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介入医学中心的技术和特点。
说起介入治疗,很多普通人不甚了解。李子祥教授与介入治疗打交道已有27年之久,他做过的介入手术早已突破万例。1988年和1991年,李子祥先后在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修放射介入,2004年作为访问学者到德国进修学习放射介入。上世纪90年代初,他率先在青岛开展肿瘤及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有丰富的介入治疗经验,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李子祥教授多次参加和主持省内和国内学术会议,数十次参加国际介入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著作2部,副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9部,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为国内知名的介入医学专家。
李子祥教授介绍,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经血管或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介入既不是单纯地用药,也不是单纯地开刀,它是介于外科开刀手术和内科用药之间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正如对联中提到的“精准”“微创”两个词,介入治疗的优势之一在于“精准”,就像导弹一样,精准打击;而“微创”就是避开要害,无需开刀,减少损伤。“此外,创伤小、简便、可重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等,都是介入治疗的优势。”李子祥教授介绍。
介入治疗适用的范围广泛,在内外科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之时,介入治疗却可以“医百病”、“解千愁”,诊疗范围包括血管性病变、出血性疾病、内脏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非血管性疾病、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疾病等等,尤其是在肿瘤的治疗上,介入治疗近年来可以说是大放异彩。
提倡肝癌综合介入治疗
李子祥擅长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经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的介入治疗。
我国是肝癌大国,肝癌患者数量占世界患者数量一半,但在肝癌患者中,中晚期肝癌占70%。尽管肝癌治疗手段众多,但李子祥教授特别强调规范化、综合性治疗。“一般来说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法,但临床上肝癌发现时多已中晚期,能手术切除者仅占10%~15%。目前,各种微创治疗方法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对于不能手术切除和化疗失败的肝转移瘤,介入微创治疗已成为重要的补充手段。”李子祥教授表示。
肝癌的介入治疗有三大方法,最主要的是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它是指在X线影像引导下,从外周动脉(一般是股动脉)插入直径约1.5毫米的微细导管至肝脏中为肿瘤供血的动脉,直接注入抗肿瘤药物,然后堵塞肿瘤的血管,使肿瘤遭受化学毒性和缺血缺氧双重打击,人们形象地形容为“杀死+饿死”。其次是消融术,包括用热消融“烫死”肿瘤、冷消融“冻死”肿瘤,以及对于一些部位比较特殊或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彻底的患者,使用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的方式。此外,植入放射性碘125粒子,在电离辐射的作用下,也可最大程度地抑制、破坏并杀灭肿瘤细胞。
虽然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的一大“利器”,但在采访中,李子祥教授特别强调早诊早治更重要,“肝脏肿瘤早期没有明显不适感,因此有人称之为‘哑巴肿瘤’,而一旦症状明显再就医时常常已是中晚期,因此,建议肝癌高危人群,包括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者、长期酗酒者、非酒精脂肪性肝炎者、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者、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每半年做一次肝脏检查。而且在检查中不能仅做肝功的检查,还必须做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转自半岛全媒体)
医学博士(胃肠肿瘤外科方向),山东省第七批高层次卫生科技人才,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肿瘤医院优秀访问学者。
【胃肠间质瘤方面】专注于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有大量成功的胃肠间质瘤个案管理经验。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首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首届全国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首届委员兼秘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多学科诊治协作组专家组成员兼秘书。由于在胃肠间质瘤诊疗方面的突出贡献,被中华慈善总会授权为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的慈善医生,被中国癌症基金会授权为索坦患者援助项目的慈善医生。在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肿瘤医院访学期间,开展了由“吴阶平基金会”基金资助的与“胃肠间质瘤新辅助治疗”相关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并专门研修了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担任《现代肿瘤基础与临床》第一副主编,执笔胃肠间质瘤相关章节。
【胃癌方面】在第十届(2015年)和第十一届(2016年)全国胃癌学术会议的“胃癌手术视频大赛”中,连续两次荣获“Sunlight Great Wall”奖项。在第十一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上,其关于胃癌治疗的成果获得“最佳壁报奖”,并被《中华医学杂志》刊载。在第十二届国际胃癌大会(2017年)上,其关于胃癌治疗的成果获得国际学术委员会颁发的“Best Poster”奖项。在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肿瘤医院访学期间,专门研修了胃癌的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担任《综合外科疾病临床诊治》主编,执笔胃癌手术治疗的相关章节。
【结直肠癌方面】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首届全国委员;担任《综合外科疾病临床诊治》主编,执笔直肠癌 & 结肠癌手术相关章节。
【其他社会兼职或学术称号】: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首届全国委员,青岛市市级卫生应急专业处置队队员,青岛市生理科学学会临床研究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大附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担任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Solid tumor》和《Gastro-Open Journal》的审稿人。
执业理念:科学施治、人文施治;温度医疗、深度关怀!
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每周五上午
线上问诊:https://jiahe921da.haodf.com/
五大院区
联系方式
欢迎关注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