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十二月13日

介入医学中心副主任、西海岸院区介入病区主任、青岛市介入微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后指导导师, 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突出贡献杰出人才”、“最美科技工作者”,2015年8-11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共完成各种肿瘤微创手术25000余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就医。培养全国各地各级进修学员360余人。为国内知名的介入医学专家,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多年来,受到多个学术团体邀请讲课,受邀请参加会诊或讲学的医院遍及全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在中外各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制定国家行业文件2份,制定专家共识7部,第一主编全国培训教材《CT介入治疗学》(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规范》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中国肿瘤临床杂志》、《中国影像介入技术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以首位完成人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三等奖多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多项。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委员会影像技术分会创始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与个体化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医学会肿瘤微创分会党小组书记兼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分会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肿瘤微创分会主任委员。

2016年十二月13日

1991年率先在青岛市开展肿瘤等外周疾病的介入治疗,1991年和2004年分别在北京和德国进修学习介入放射治疗。精通介入放射学的基础理论,具有娴熟的导管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介入诊疗临床经验,以血管性和非血管介入治疗为技术专长,主刀完成介入手术上万例,尤其是在肝癌和梗阻性黄疸的综合介入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副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9部,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为国内知名的介入医学专家。中华医学杂志通讯编委,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编委,齐鲁医学杂志编委等。

青岛市医学会介入诊疗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放射学会介入专业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消化介入诊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消融治疗学组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微创介入医学专家委员,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

2016年十二月13日

20161213 095423 524 

青大附院介入医学中心是2013年经山东省卫计委批准成立的山东省首个介入医学中心,建设理念与国际接轨,属三级临床学科,中心包括市南院区和西海岸院区两个介入医学门诊、西海岸院区介入病区。介入医学门诊分别位于市南院区门诊楼6楼,西海岸院区门诊楼3楼、介入手术室分设在各个院区,介入病房为独立的临床医疗单元,有48张床位,设在西海岸院区住院部B座大楼19层。

中心共有医生13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医师4人,多人有过国外工作经历。中心现有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中心分为肿瘤综合介入、非血管介入、神经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四个亚专业。

中心开展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介入诊疗项目,在肿瘤综合介入、肿瘤放射粒子治疗、肿瘤消融治疗(射频、微波、冷冻、光动力治疗)、神经血管介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部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参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管理局放射性粒子治疗规范的制定,国家卫计委指定的全国培训教材《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规范》副主编单位。

科室承担山东省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卫计委科技立项、山东省自然基金等多个项目,承担国家级、省级等多个继续教育项目,2016年承办第二届亚太肿瘤微创国际会议,每三年主办一次山东半岛介入治疗论坛,每年举办一次青岛市介入诊疗年会和青大医疗集团介入专业会议。

中心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单位,青岛市医学会介入诊疗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有一批国内、省内知名介入医学专家在国家级和省市级学会担任重要职务。

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国内一流,包括人员构成、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科研能力、硬件建设、设备配置等方面。宗旨是依托青医附院建设国家级医学中心的目标,建设国内一流的临床、教学、科研基地,逐步建立全国重点学科。

中心人才济济,人员梯度及搭配合理,血管及非血管介入并驾齐驱,有一批国内不同介入专业的顶尖专家担任特邀专家,常年指导管理和技术等各方面的工作。中心崇尚“厚德博学亲民创新”的文化理念,全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就医环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介入病房主任办公室联系电话:0532-82919657

介入病房医生办公室联系电话:0532-82919658

介入病房护士站联系电话:    0532-82919659

2016年十二月13日

口腔正畸学博士。先后于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及上海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学习深造,2015年赴美国亚利桑那TWEED中心学习。从事口腔正畸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各类错合畸形的矫治,善于运用高效能矫治器及隐形矫治器等治疗成人及儿童牙列不齐、前牙反合、埋伏牙等,以及骨性错合畸形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及非手术掩饰性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正畸治疗亦有研究。每年接诊初诊病例百余例,帮助大量错合畸形患者重建美丽笑容。

围绕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问题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展开了一系列基础及临床研究,近年来参与国家及省级课题多项,获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发表专业论著10余篇,SCI收录3篇、Medline收录多篇。

中华口腔正畸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世界正畸联盟(WFO)会员。

2016年十二月13日

口腔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口腔正畸专业临床、科研及教学近二十年,擅长儿童及成人牙列不齐、前突、反合、深覆合、埋伏牙等各类错合畸形的矫治,儿童颌面部生长改良治疗,成人严重骨性错合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矫治各种类型错合畸形千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各类疑难复杂病例有独到的研究,在国内早期开展了自锁托槽矫治、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以及微种植钉支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专业会议,熟悉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及最前端矫治技术,围绕微种植钉支抗及正畸牙齿移动开展了多项基础及临床研究。近年来完成青岛市科研课题4项,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著20余篇,MDL收录4篇,参编著作2部。指导硕士研究生10余名。担任青岛市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正畸联盟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

2016年十二月13日

本科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硕博连读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精通各种血管系统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微创及传统手术治疗。如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脉管炎、糖尿病足、各种内脏动脉狭窄、肾血管性高血压、布加氏综合征、肢体、内脏动脉急性栓塞等,擅长脑卒中、脑中风的外科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椎动脉支架成形术等)。

参加国家863高新技术计划项目、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重点研究项目等课题,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两项,在SCI收录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及《中华外科杂志》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静脉血栓栓塞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血栓分会常务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外周血管介入医师分会委员。

2016年十二月13日

作为医院血管外科的学科带头人,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全面开展了各种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并制定了血管外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规范。在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及杂交手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大血管和周围血管疾病的腔内外联合治疗居国内领先水平,多次获院重大抢救奖。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3部,主持青岛市科技局立项课题4项,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山东省教育委员会三等奖1项。现任青岛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普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

2016年十二月13日

 

一、学科概述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是青岛市重点学科,是医院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在王豪夫教授的带领下,血管外科于2007年独立建科,现拥有市南院区与西海岸院区两个病区,共开放床位47张。血管外科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完善,多项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在为山东半岛东部地区广大患者服务的同时,10%的患者来于其他省市,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四川省、浙江省等,也治愈了多例外籍患者,包括日本、韩国、乌克兰、英国、澳大利亚、美国。

二、人才梯队

 血管外科人才实力雄厚,已发展成为一支以王豪夫教授为首、一大批高素质中青年骨干技术人才为中坚的高层次医疗、教学与科研群体。目前学科拥有专职医师16人,其中获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10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达100%,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学科人才梯队合理,学术带头人年富力强,由在相关学术领域内公认的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突出且有能力带领学科完成预定目标的正高级职称人员担任。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且为全国学组委员单位,总体实力位居全省先进。

三、专业特色

1.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血管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有发生破裂的倾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死亡率达90%。AAA常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如高龄、吸烟史、冠状动脉疾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高龄、高危的AAA病人,无法行传统手术,或传统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自1991年Parodi 等首次应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AAA获得成功以来,AAA治疗进入了全新的微创时代,为高龄、高危,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病人提供了治疗的可能。EVAR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动态监测下,将一段适宜的覆膜支架植入主动脉腔内,固定于瘤体近远侧正常主动脉壁,在血管腔内将动脉瘤壁与血流隔绝,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我科室已完成EVAR300余例,手术高,其中肾动脉烟囱技术8例,主单髂支架型血管+股-股动脉旁路4例,入路血管PTA+支架成形4例,应用人工血管建立入路1例,髂肢狭窄行裸支架成形13例,髂内动脉分期覆盖10例,Ⅰ型内漏单纯球囊扩张20例,加用Cuff 28例,髂内动脉原位移植11例。

2.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随着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开展和成熟,为高龄、高危,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可能。但是对于年轻患者或不适合行腔内修复术患者,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是其唯一的治愈手段。

我科室已完成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200余例。其中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4例,腹主动脉瘤破裂40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死亡率25%,腹主动脉瘤择期手术死亡率1%,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科室对腹主动脉瘤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建立评估体系,从而降低手术死亡率,同时申请青岛市课题并进行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主动脉夹层是血管外科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可引起低灌注综合征(脑血管,内脏,肾脏和外周动脉),心脏并发症(急性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缺血,心包填塞)或破裂。尤其是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死亡率极高,最初48小时,每经过1小时,死亡率增高1%,或在第2天死亡率大约50%,2周时死亡率75%,1年死亡率90%。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自1994年Dake等率先报道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获得成功以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广泛应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我科室已完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00余例,手术高,其中弓上杂交8例,左侧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植入10例,限制性支架植入13例,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远侧破口12例,治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例。

4.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手术及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在40~49岁患病率1.4~1.9%,50~59岁为6.9%,70岁为20%。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轻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表现为静息痛,肢体溃疡或坏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CLI 1年截肢率27%,5年死亡率46%。

科室已经完成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旁路手术、股深动脉成形术等200余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PTA和/或支架成形术)500余例,其中复杂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杂交手术200余例。

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接触性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日益被人们所认识,除了导致肺栓塞外,其后遗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甚至致残,因此应积极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已达成共识。单纯抗凝治疗后,虽然下肢深静脉主干血栓有再通的表现及侧支的建立,但深静脉瓣膜功能严重受损,且髂静脉的再通率低,仅为1%,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手术取栓可以迅速解除深静脉梗阻,恢复深静脉通畅,避免静脉瓣膜遭受血栓机化的破坏,维持下肢深静脉正常功能。同时也缓解了小腿腓肠肌急性水肿,避免腓肠肌泵功能衰退,最大限度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症的发生,但是手术可导致静脉内膜损伤,继发血栓形成。此外Cockett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左侧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手术取栓并不能解除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导管接触性溶栓是将导管置于血栓内,通过局部应用溶栓药物,药物浓度高,尽快的溶解血栓,特别是溶栓导管应用,更方便溶解长段血栓。

我科室严格按照国际指南,完成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置管溶栓术124例,技术高,髂静脉反复PTA 38例,下腔静脉PTA5例,股静脉PTA17例。

6.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非常常见的疾病,其治疗包括隐静脉高位结扎+局部剥脱术,其创伤大,切口多,恢复慢,影响美观。静脉曲张激光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我科室已经完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千余例,取得良好效果。

四、医疗技术

    科室全面开展了各种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手术及介入治疗,并制定了各种疾病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规范。在省内和青岛地区先后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达几十项,在先天性血管畸形、各种血管损伤、动脉瘤、动脉硬化闭塞、动脉栓塞、肿瘤累及大血管、静脉血栓形成和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治方面均积累了非常成熟的经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200余例,数量居省内领先水平,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救治数量居国内前列,腹主动脉瘤择期手术死亡率低,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200余例,技术高,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100余例,技术高。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颈动脉狭窄手术死亡率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血管腔内治疗及杂交手术400余例,高;采用高科技的e-PTFE人工血管的旁路术及血管置换术数量达200例,数量居国内前列;腔内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全国各地许多医院来我院观摩学习,也被邀请至各地医院进行手术演示。成功救治疑难危重患者100余例。对疑难血管畸形的诊治和血管损伤的处理水平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王豪夫主任急症成功救治一名颈动脉损伤患者,作为原型拍成电影《紧急救护》;外伤后颈内动脉异物取出术,经CCTV10《走近科学》报道后,得到国内专家的关注和好评。

开展的新技术主要有:弓上杂交手术治疗胸主动脉瘤;左锁骨下动脉支架烟囱技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限制性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远侧破口;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升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自体肾移植;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肠系膜下动脉种植术;肾动脉烟囱技术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多层裸支架修复动静脉瘘;上肢动脉穿刺插管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主髂动脉覆膜支架单边技术治疗主动脉腔静脉瘘;股深动脉成形术;静脉动脉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支架内再闭塞的腔内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杂交手术治疗(手术与血管腔内治疗结合);反复多次PTA技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溶栓技术在外周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血管畸形栓塞+手术的综合治疗。

五、科研教学

血管外科除完成临床医疗任务外,还承担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班和七年制及护理专业外科学周围血管病教学工作。2000年以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5人。科室一直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韩国等相关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参与青岛市科技局立项课题一项,《腮腺肿瘤新术式及术后加压器的研制》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青岛市科技局立项课题三项,《静脉动脉化后血管内膜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并获山东省教育委员会三等奖,2006年《胸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脏器功能保护与评估》已完成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新技术应用与研究》在研。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2000年至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参编专著6部:《实用老年血管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再手术学》、《外科皮肤病常见疾病诊治》,《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与维护》,《腔静脉外科学》,《卢瑟福血管外科学》。

    六、就诊指南

(1)科室位置

门诊市南院区:门诊楼6楼

西海岸院区:门诊楼4楼

病房市南院区:医技楼3楼

西海岸院区:病房楼A栋21楼

(2)咨询电话

市南院区:82911685 西海岸院区:82919069

 

2016年十二月13日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漏诊率和高病死率,越来越引起临床广泛关注。现已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位列第三的心血管疾病,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预防早期及时、规范诊治,对于改善VTE患者的预后、降低疾病死亡率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经验和良好效果经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批准,我院成为全国首批血栓防治示范基地之一。为进一步开展医院内VTE预防,降低VTE发生风险,规范诊治,建设VTE平安医院,我院于129日下午举办了血栓防治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暨院内VTE管理经验交流会。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及医联体各医院、半岛医院联盟成员单位、青岛市多家综合医院相关部门与科室负责人及我院各临床科室护士长、VTE联络员等近300人参加会议,会场座无虚席,学习气氛热烈。

会议由我院院长助理、医务部主任李环廷主持,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常映明与我院副院长蒋光峰分别致辞并进行了授牌仪式。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血栓与血管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武红介绍了基金会关于VTE防治的工作规划。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教部部长张卫东我院呼吸内科崂山病区主任程兆忠,医务部副主任杨林,北京世纪坛医院医务处处长王勇分别就华西医院VTE建设经验、急性肺栓塞的预警诊断和处理、我院VTE防治管理体系建设及北京世纪坛医院院内VTE风险评估与预防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会后各位专家又到我院普外科市南病区病房进行了参观,就手术患者VTE防治问题与医护人员进行了交流。

我院自20154VTE防治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成立了血栓防治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细则与防治手册,并将“血栓防治标准化”作为医院“规范诊疗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院22个临床重点科室及手术室开展了住院患者VTE风险与预防评估,以早期甄别高危人群,并通过多学科参与、多部门协作,有效减少了静脉血栓发生,避免了潜在医疗隐患。本次会议契和了我院“了解风险,减轻负担,关注血栓,关爱生命”的主题,传播了优质医院规范化管理的经验,将对我院VTE综合防治管理工作起到积极指导和推动作用。(医务部)

20161213 080734 517

2016年十二月13日

医学博士,从事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科研及临床工作十多年,擅长神经免疫性疾病,特别是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疾病的诊疗及鉴别诊断。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免疫学组委员,山东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

c3
c3
c3
c3
dsjy 4ae6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五大院区

市南院区: 市南区江苏路16号
西海岸院区: 黄岛区五台山路1677号
平度院区: 平度市上海路369号
崂山院区: 崂山区海尔路59号
市北院区: 市北区嘉兴路7号

联系方式

邮编: 266000 
咨询电话: 96166
• 医院廉洁从业专项行动及九项准则工作日投诉举报电话(非咨询电话):82911957

wx

欢迎关注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官方微信平台